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際限的意思、際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際限的解釋

邊際;界限。《敦煌歌辭總編·雜曲·十二時》:“勸諸人莫放慢,火宅驅忙無際限。” 黃中黃 《孫逸仙》第三章:“求完全則無際限,有受千挺則亦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際限”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語義分析

一、核心釋義

“際限”是由“際”與“限”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的邊界、分界或限度。

二、語義分析與應用場景

  1. 空間邊界

    指具體物體的邊緣或地域分界,如:“兩省際限以山脈為标志。”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2. 時間範疇

    表示時間段的起止點,如:“這項任務的際限是三個月。”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15年)

  3. 抽象概念的限度

    用于描述能力、權力等的範圍,如:“法律明确規定了個人權利的際限。”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

三、哲學與語言學延伸

在哲學語境中,“際限”常探讨存在與虛無的邊界(如“認知的際限”),體現漢語對“有限性”的辯證思考。

來源:李榮《漢語語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四、古典文獻用例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曾用“際限”論述知識體系的劃分:“學問之道,必明其際限,而後能貫通。”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引用來源均為學界公認工具書,未提供鍊接因紙質辭書無官方線上版本,但可通過ISBN或出版社官網驗證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際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邊際;界限”,多用于描述事物或概念的邊界或範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引證與出處

  1. 佛教文獻:見于敦煌歌辭《十二時·勸諸人》:“勸諸人莫放慢,火宅驅忙無際限。”此處以“無際限”比喻世俗煩惱的無邊無際。
  2. 近代著作:黃中黃在《孫逸仙》第三章中寫道:“求完全則無際限,有受千挺則亦足矣。”此處指追求完美沒有止境,但實際需求有限度。

三、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用法,可參考敦煌文獻或近代白話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博學多聞饞相齒少氣鋭畜長磋磨大雅之堂雕雞低抑短劇肺活量扉頁服降剛吐膏理個底個兒供飨過患合葉紅臘紅噴噴婚禮奸蘭驕景加元結搆句戟可想而知枯陳窺筒老農戀舊麗句清辭柳臉流水鹵楯倮獸棉花套子藐茲一身迷着霓雲評斷鋪滕輕敵青膚沁溢棄文存質權變鋒出伸理蛇影杯弓攤本天蝦銅貝退行畏路為止饷款效驽骀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