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d] [言語]溫和委婉
語調和婉
溫和委婉;平和委婉。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續集·某宮保》:“衆僧皆喜公和婉,暇即聚談。”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和婉中見忠厚易,超曠中見忠厚難。” ********* 《萍蹤寄語》七一:“﹝看護婦﹞有的年輕貌美,對于兒童都和婉細心。”
“和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和婉”由“和”(和諧、融洽)與“婉”(溫柔、委婉)組合而成,指言辭溫和、态度柔順,不刻意争辯或強硬表達意見。例如:“她語調和婉,讓人感到親切。”
語言特點
強調溫和委婉的表達方式,常見于描述溝通态度。如《萍蹤寄語》中提到護士“對兒童和婉細心”,體現關懷與耐心。
性格特質
可形容人謙恭柔性格。例如富蘭克林改變處事态度後,“言行謙恭和婉”,展現修養與包容。
文學評價
在文學中,和婉風格與“忠厚”“自然”等品質關聯。清代陳廷焯認為“和婉中見忠厚易”,說明其與内在品德的聯繫。
適用于日常溝通、文學描寫、人物評價等語境,如:“他的建議雖直接,但措辭和婉,易于接受。”
如需進一步了解“和婉”的取名寓意或古籍用例,可參考、9等來源。
《和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溫順而和善。用來形容女子的态度和舉止禮儀優雅、秀美。
《和婉》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女”。其中,“口”是指嘴巴,表示聲音;“女”是指女性。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判斷詞義大緻的意思。
《和婉》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2畫。
《和婉》一詞最早來源于《尚書·周書·鹹宜》:“女子無求逸之奉,無豔華之服,必中心相和婉。”意為女子不追求奢華的服飾,而是要内心溫柔和善。
《和婉》的繁體字為「和婉」。
在古代寫法中,字「和」的部首是「口」,但是字形稍有不同。而字「婉」的部首是「女」,字體也和現代有所差異。
1. 她的舉止一直都很和婉,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言辭和氣候和婉,沒有引起任何争執。
和顔悅色、和善可人、和藹可親、和衷共濟
溫順、溫和、柔和、和善
剛強、強勢、傲慢、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