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迄工 ”。猶竣工。 宋 嶽珂 《桯史·汴京故城》:“及 政和 間 蔡京 擅國,亟奏廣其規,以便宮室苑囿之奉。命宦侍董其役……一時迄功第賞,侈其事,至以表記。”《明史·食貨志二》:“迄於 洪 宣 ,郊壇、倉庾猶未迄工。”
“迄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ì gōng,主要用于表達工程或事務完成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迄功”意為“竣工”,即工程或事務的完成。該詞由“迄”(到、達成)和“功”(功績、成就)組合而成,強調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過程。
同義詞與變體
亦作“迄工”,兩者含義相同,常見于古籍。
古籍例證
字義分解
“迄功”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可能涉及。其近義詞“竣工”更常見于當代語境,如建築工程、項目完成等場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詞源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桯史》《明史》等文獻原文。
迄功是一個成語,意味着抵達至功成,也含有以至某種境地的意思。在盛況過後,所需做的事情已經完成或達到預期目标。
迄功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力,其中辶是邊走的意思,力是指力量。迄功的總筆畫數為12。
迄功這個成語出自《左傳·隱公元年》,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繁體中,迄功的寫法是「迄功」。
在古代漢字中,迄功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字形保持相對穩定,其形狀和現代漢字相似。
1. 對于長期以來的辛勤工作,他終于通過本次考試迄功了。
2. 曆經種種努力和困難,我們最終也迄功了,實現了我們的目标。
迄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組,例如:
- 迄駕:抵達終點,功成身退
- 迄境:達到某種境地,功力增長
近義詞:成功、有成
反義詞:未成功、未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