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淚流不斷貌。 唐 黃滔 《祭宋員外》:“芝焚桂爇,璧碎珠捐,至於路行,孰不涕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耿十八》:“惟老母臘高,妻嫁後,缺於奉養;念之,不覺涕漣。” 清 陸嵩 《鬻兒行》:“客問鬻兒幾何錢?老夫老婦俱涕漣。”
“涕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涕漣”形容眼淚流不斷的樣子,通常用于表達因悲傷、悲痛或感動而流淚的狀态。其中“涕”指眼淚,“漣”則描繪淚水連續流淌的形态。
釋義主要參考《漢語辭海》《聊齋志異》等古籍及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若需查看更多用例或完整文獻,可查閱相關典籍或權威詞典。
涕漣(tì lián)是一個表示哭泣、流淚的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水》是左部,表示和液體有關,《連》是右部,表示連續不斷。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4。
涕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楚辭·天問》一篇中。在《辭海》一書中介紹,恰好是用手中淚液滴灑的意思。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繁體寫法是「涕寧」。
在古代,涕漣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它寫作「涕妬」。在《廣韻》一書中,它寫作「泣淚」。
以下是一些關于涕漣的例句:
涕漣的一些組詞包括:涕淚、涕泣、涕零等。它的近義詞是哭泣、流淚,反義詞是笑容、歡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