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海經》的簡稱。《漢書·張骞李廣利傳贊》:“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放哉!” 南朝 梁 蕭統 《銅博山香爐賦》:“方 夏 鼎之瓌異,類《山經》之俶詭。”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 夏 禹 敷土,實著《山經》。”
(2).泛指記錄山脈的輿地之書。 唐 韓愈 《毛穎傳》:“陰陽、蔔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説,皆所詳悉。” 宋 歐陽修 《菱溪大石》詩:“山經地誌不可究,遂令異説争紛紜。” 清 黃宗羲 《周雲淵先生傳》:“自曆以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水志、分野、算法……莫不各有成書。”
“山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核心定義
《山經》是先秦古籍《山海經》中的地理文獻部分,包含《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5卷,主要記載上古山川、動植物、礦物分布及神話傳說。其内容按方位分篇,結構清晰,是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獻。
文獻地位
自漢代起,《山經》即被視為《山海經》的簡稱,如《漢書·張骞李廣利傳贊》提到“《山經》所有,放哉!”,唐代劉知幾《史通》也稱“夏禹敷土,實著《山經》”,均強調其曆史淵源。
擴展含義
唐代以後,“山經”逐漸演變為泛指記錄山脈的地理志書。例如韓愈《毛穎傳》提到“山經、地志……皆所詳悉”,歐陽修《菱溪大石》詩中也用“山經地誌不可究”描述地理考據的複雜性。
應用場景
此類用法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山川地貌的系統記載,如清代黃宗羲《周雲淵先生傳》将“山經”與“水志”“算法”等并列,作為學問的組成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山經》具體内容,可參考《山海經》原文或權威注解版本。
《山經》是指關于山的經典、經文或經籍,這些文獻内容涵蓋了山的形态、地理特征、自然景觀、生态環境、文化意義等方面的知識。它是一部對山地進行全面描述和研究的專著或文章集。
《山經》的拆分部首是“山”字的“山”部,表示與山有關。它的筆畫數目為3畫。
《山經》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這些經文往往是由古代文人士大夫或學者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研究而形成的。
《山經》的繁體字是「山經」。
在古時候,「山經」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來說,它們的基本形态與現代漢字相似,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字形構成。
1. 孔子曰:“山經行,疾如風;河經守,安如山。” (出自《論語·季氏》)
2. 《山經》中記載了許多關于山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
1. 山脈:指多座大大小小相連的山組成的地貌形态。
2. 山水:指山和水構成的景觀。
3. 經典:指具有深厚内涵和廣泛影響的著作或文章。
1. 山志:也是古代的一種記載山地情況的經典文獻。
2. 山書:古代書籍中以山地為主題的篇章。
1. 水經:指與河流、湖泊等水域相關的經典或文獻。
2. 平原:與山地相反,指地勢平坦的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