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邏兵。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朱通判》:“試以姓第呼之,輒回首,走報戎邏執之。”
“戎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軍事相關的巡邏活動或人員。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戎邏”指巡邏兵,常見于宋代文獻。例如《夷堅丙志·朱通判》記載:“試以姓第呼之,輒回首,走報戎邏執之。”,說明其職能是執行巡邏、抓捕可疑人員等任務。
主要見于《夷堅志》等宋代文本,作為研究古代軍事制度和社會治安的參考詞彙。如需查閱完整例句,可參考、4提供的原文出處。
不同網頁對“戎邏”的解釋略有差異,建議以高權威來源(如、3、4)的釋義為準,其他補充信息需結合文獻佐證。
戎邏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戎”和“邏”兩個字組成。
“戎”字的部首是戈,總共有5畫;“邏”字的部首是辶(辶是“邊”的簡化字),總共有9畫。
“戎邏”一詞在古代是用來指代武裝巡邏的士兵。由于戎邏是軍事行動的一部分,因此也常常用來形容嚴密的把守和警戒。
在繁體字中,“戎邏”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戎邏”這個詞具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如“戎羅”、“戎騾”等,但意思和發音均保持不變。
1. 城牆上的戎邏緊緊把守,确保了城市的安全。
2. 軍隊派出戎邏,巡查附近地區,以确保邊境的安甯。
戎裝、巡邏、守邏、邏輯、戎馬等。
武裝巡邏、警戒、把守。
松懈、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