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養老;怡老。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四:“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唐 李商隱 《杜工部蜀中離席》詩:“美酒 成都 堪送老,當罏仍是 卓文君 。” 宋 蘇轼 《送王敏仲北使》詩:“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2).猶送終。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一齊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遊記》第三二回:“把白馬賣了,買口棺木,與師父送老。”《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我立刻就要去了。”參見“ 送終 ”。
(3).舊時風俗。女嫁之夕,女伴為之送别,謂送之與丈夫偕老。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卷四:“ 嶺 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飾廟坐,女伴亦盛飾夾輔之,疊相歌和,含情凄惋,各緻殷勤,名曰‘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
“送老”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送終
即處理老人後事。如《西遊記》第三十二回提到“買口棺木,與師父送老”,《儒林外史》中“快穿送老的衣服”也屬此類用法。
婚嫁風俗
特指嶺南地區舊俗:女子出嫁時,女伴盛裝送别,寓意“與丈夫偕老”。宋代《嶺外代答》記載,此儀式名為“送老”,含惜别年少同伴之意。
現代語境中,“送老”較少日常使用,更多出現在文學或特定地域文化研究中。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獻。
送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送走老人,特指送别年老的人,多用于祝福老人離開。
送字的拆分部首是"⺭" (捺) 和 "田" (田字底),總共包含7個筆畫,分别為:橫、豎、橫、彎鈎、豎、彎鈎、撇。
送字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例如指送别老人等。漢字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繁體寫法,如「送」字的繁體寫法為「送」。
古時候「送」字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樣子,而是更加簡化,例:小篆字形就是「丬」。
1. 今天我們都來送老先生,祝他離開這個城市後能夠安度晚年。
2. 我們全家各自領命去不同地方送老爺去了。
送行、送别、送行禮、送禮、送風、送終
送别、給予、離開、告别、分别
接待、歡迎、迎接、陪伴、留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