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書的意思、兵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書的解釋

[book on the art of war] 講述兵法的書。如《孫子》、《吳子》等等

詳細解釋

(1).古代軍事著作的統稱。如《孫子》《吳子》《司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等均屬兵書。《漢書·藝文志》:“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 唐 殷文圭 《贈戰将》詩:“陣前戰馬黃金勒,架上兵書白玉籤。” 清 李漁 《玉搔頭·弄兵》:“孤家,大 明 宗室 朱宸濠 是也,分封 江 右,國號 寧 藩,喜讀兵書,頗懷壯志。”

(2).戰報。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日覩兵書捷,時聞虜騎亡。”

(3).兵部尚書的簡稱。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兵刑侍郎谑》:“ 景泰 中,兵、刑二部僚佐會坐,時 于謙 為兵書, 俞士悅 為刑書。”

(4).指幕友,官署中管兵事的佐助人員。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馭衙役》:“管驛兵書,大驚失色,遂跪禀曰:‘到任三日後,擇吉遣牌視驛,此舊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兵書”一詞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古代關于軍事戰略、戰術和戰争藝術的書籍。這些書籍不僅記錄了軍事理論和實踐,還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戰争智慧和文化傳承。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兵書被定義為“古代論述軍事的著作”,強調其作為軍事知識載體的功能,内容涵蓋兵法、陣型、兵器使用、将領修養等方面。例如,《孫子兵法》作為最著名的兵書,系統闡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核心原則,影響了後世軍事思想。

從曆史角度看,兵書起源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侯争霸催生了大量軍事著作。這些書籍不僅用于實戰指導,還體現了哲學、政治和倫理思想,如《吳子兵法》強調“以德服人”的治軍理念。兵書在漢語語境中常與“兵法”互換使用,但嚴格來說,兵書更側重于書籍形式,而兵法指其中的策略和方法。現代應用中,兵書研究已成為軍事史和文化學的重要領域,有助于理解古代智慧對當代戰略管理的啟示。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軍事戰略、戰術及戰争理論的系統性著作的統稱,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兵書指專門研究軍事理論與實踐的典籍,内容涵蓋兵法原則、作戰策略、軍隊管理和武器使用等。例如《孫子兵法》提出“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強調靈活用兵。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與地位:兵書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漢代《漢書·藝文志》記載了53家兵書共790篇,說明其體系在秦漢已初步形成。
  2. 分類:包括兵法(如《孫子》)、兵略(戰略分析)、陣法(如《八陣圖》)、軍事地理(如《讀史方輿紀要》)等類别。

三、代表性著作

四、延伸含義

古代文獻中,“兵書”偶爾也指戰報或兵部尚書的簡稱,但主流含義仍為軍事典籍。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兵書内容或軍事史細節,可參考《中國曆代兵書集成》等專業彙編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柏黃腸别邸不系長休告弛仗觸山錯楚帶銜大雄寶殿得玑點缺鞮鍪沸脣風濤绀幡高戍寡草關山迢遞咕容畫中有詩貨損交經腳心賈商結胎靜候柩屍久直寬打周折隆敦輪箘靡草模枋逆接萍合憑侮搴旗清會窮微漆園屈慮日班茹柔吐剛沙礁鲨浔食齊守要宋版竦肩縮腹甜浄頭狀花序讬音外姻韋當翁媪無躁象煞有介事象牙之塔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