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人的意思、鐵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人的解釋

[iron man—a person of exceptional physical and moral strength] 具有特殊的體力和道德力量的人

鐵人精神

詳細解釋

(1).銅鑄的人像。《明一統志·河南府·古迹》:“鐵人在 河南府 陝州 治南。《史記》 秦始皇 鑄金人十二, 董卓 毀其九為錢,所存者三。 石勒 取置 鄴 , 苻堅 又徙之。”參見“ 金人 ”。

(2).形容堅毅勇武的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八:“又有鐵人萬,披鐵甲,繪朱碧彪文。”

(3).特指 大慶 油田工人的英雄代表 王進喜 (1923-1970)。 甘肅 玉門 人。1938年在 玉門 油礦當徒工。建國後任鑽井隊隊長。1960年春,率領1205鑽井隊到 大慶 參加石油大會戰,工作奮勇頑強,被群衆譽為“鐵人”。 李季 《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 大慶 兒女永遠不忘記,你拉 鐵人 的手去見 毛6*6*席 。”

(4).泛指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勞動模範。 陳志民 《歌唱鋼鐵的鷹隼·祖國鋼鐵棟梁萬千條》:“再唱冶金戰線鐵人千千萬,唱祖國鋼鐵棟梁萬萬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鐵人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鐵人”漢語詞典釋義

“鐵人”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其核心語義圍繞“堅韌”與“超越常人”展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基本釋義

    指體力或意志力極為頑強的人,常比喻在極端環境下仍能堅持完成任務者。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形容身體強健、意志堅強,能經受巨大磨難的人。”。

  2. 曆史詞義演變

    • 古代用法:最早見于宋代文獻,指鐵鑄的人像,如《太平廣記》載:“洛陽有鐵人十二,列置宮門外。”後引申為對勇猛将士的贊譽。
    • 近現代擴展:20世紀後,“鐵人”逐漸用于形容工業、體育等領域中表現卓越者,如“鐵人精神”成為拼搏奉獻的代名詞。
  3. 體育領域專稱

    特指參加“鐵人三項”運動的運動員,需連續完成遊泳、自行車、長跑三項極限挑戰。該詞源于1974年國際賽事命名,後引入中國并沿用。

  4. 典型人物象征

    以“鐵人王進喜”最為著名,其為新中國石油工人的代表,因在大慶油田建設中不畏艱苦的事迹得名,相關記載見于《大慶油田志》。

  5. 地方文化引申

    部分地區将“鐵人”與民俗形象結合,如四川自貢彩燈文化中,“鐵人”雕塑象征力量與守護,相關描述載于《自貢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

“鐵人”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幾層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銅鑄的人像,常見于曆史記載。例如《明一統志》提到秦始皇曾鑄造銅人,後被稱為“鐵人”(、)。

  2. 比喻義
    形容體魄強健、意志堅韌的人。如漢語詞典中定義為“具有特殊體力和道德力量的人”,常用于贊頌堅毅不屈的品質(、)。


二、特定曆史背景下的象征

  1. 大慶油田精神代表
    特指中國石油工人王進喜(1923-1970)。他率領1205鑽井隊在大慶石油會戰中以“甯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聞名,被群衆譽為“鐵人”,成為艱苦奮鬥的象征(、、)。

  2. 勞動模範的代名詞
    廣義上泛指發揚奉獻精神的先進工作者,如“鐵人精神”被納入大慶地域文化,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典型符號()。


三、現代語境中的擴展

  1. 體育領域
    指參與高強度耐力運動(如鐵人三項賽)的運動員,需完成遊泳、自行車、長跑等連續項目,強調體能和毅力的極限挑戰(、)。

  2. 文化符號的演變
    隨着時代發展,“鐵人”從具體人物演變為地域文化标識,承載着集體記憶和精神傳承,如大慶精神的核心内涵()。


“鐵人”一詞既包含曆史實物和字面意義,更通過人物事迹、社會價值觀的投射,成為堅韌、奉獻、突破極限的象征。如需完整釋義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大慶精神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報警北轅被着表經兵燧不招架測地線拆牌道字敞屋刹手鐧成長愁促傳神阿堵楚翼促脈盜例大葬凍刺刺鬥箕多言癖沸滾佛戒高鳳自穢洊疊焦涸伎家雞口積箧盈藏隮陟課舡老境樂阕連策沒心程面縛輿榇彌綸奴隸主階級判閱爬山虎千和千金不換龜茲闆奇相騎行饒利茹痛森羅萬象山膏失偶獅弦時菑十子俗操談不上騰飏銅陛同工同酬同會忤奴玺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