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運載稅銀用的船隻。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雜舟》:“ 江 漢 課舡,身甚狹小而長,上列十餘倉,每倉容止一人卧息,首尾共槳六把,小桅篷一座。”
“課舡”是古代官府用于運輸稅銀的專用船隻,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課舡”指官府為運輸稅銀而特制的船隻,主要用于水路稅賦的轉運。其中:
文獻記載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雜舟》記載:“江漢課舡,身甚狹小而長,上列十餘倉,每倉容止一人卧息,首尾共槳六把,小桅篷一座。”
描述其船體狹長,設多個小型倉室,配備六槳和簡易桅帆,適合輕便運輸。
“課舡”一詞在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漢語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天工開物》原文或相關古代漕運資料。
《課舡》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教學、輔導的船隻。這個詞語可以引申為傳授知識、教導的象征物。
《課舡》由兩個字組成,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讠”和“舟”,共有11個筆畫。
《課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一些學者會駕駛一種特殊的船隻前往各地傳授知識,這些船隻就被稱為“課舡”。在現代漢字書寫中,用繁體字“課船”來表示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課舡》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講船”。這種寫法在古代常見于文獻、書信等書寫中。
1. 教授正在課舡上向學生們傳授知識。
2. 這位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課舡船長。
組詞:課堂、講台、學習、授課
近義詞:講船、教船
反義詞:學生、聽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