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促脈的意思、促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促脈的解釋

中醫脈象之一。脈來急促而呈不規則間歇。 晉 王叔和 《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促脈是中醫學中一種重要的脈象名稱,指脈來急促而時有中止、止後複來的脈象特征。其具體含義與特征如下:

一、核心定義與脈象特征

促脈指脈率較快(一般超過90次/分),且在快速搏動中出現無規律的短暫停跳,停跳後立即恢複原有節奏。其特點是“數而時一止”,即脈搏頻率快且伴有不規則的間歇。這種脈象反映人體氣血運行受阻,邪熱内盛而正氣尚能抗邪的病理狀态,常見于陽熱亢盛兼夾氣滞、血瘀、痰食積滞等證候。

二、形成機制與臨床意義

  1. 熱盛邪擾:外感熱病或内傷雜病中,陽熱熾盛迫使氣血加速運行(脈數),同時邪氣阻滞脈道(如痰瘀食積),導緻氣血運行偶有中斷,形成脈有歇止。
  2. 虛實夾雜:雖以實熱證多見,但若久病氣虛兼熱,亦可因正氣不續而出現促脈,需結合症狀鑒别。
  3. 危重病提示:在溫病發展過程中,若促脈突然出現并伴神昏,可能預示熱毒内陷心包,需緊急救治。

三、經典文獻依據

  1. 《脈經》(王叔和)首次明确促脈定義:“促脈來去數,時一止複來。”
  2. 《傷寒論》(張仲景)記載:“脈促,表未解也”“脈促胸滿者”,将促脈與表邪未解、胸陽不振等病機關聯。
  3. 《診家正眼》(李中梓)補充:“促因火亢,亦因物停”,強調熱盛與實邪阻滞的雙重病機。

四、現代診斷标準

據《中醫診斷學》教材,促脈需滿足:

五、臨床關聯病症

常見于感染性疾病高熱期、冠心病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甲狀腺功能亢進、肺部炎症等屬熱證或痰瘀互結者。需結合四診綜合辨證,如脈促伴咳嗽痰稠多屬肺熱,脈促而心悸胸痛則多屬心脈瘀阻。


文獻來源:

  1. 李燦東《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 王叔和《脈經》
  3. 張仲景《傷寒論》

網絡擴展解釋

促脈是中醫脈象的一種,其核心特征為脈來急促且伴有不規則間歇。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脈象特征

  1. 急促且節律不齊:脈搏跳動頻率快(類似數脈),但過程中會突然出現無規律的停頓,如“快步奔走時被絆倒”般突然中斷。
  2. 與相似脈象的區别:
    • 數脈:僅有頻率快而無間歇;
    • 結脈:脈來緩慢且有規律性間歇(與促脈形成對比);
    • 代脈:間歇有固定規律(促脈則無)。

二、形成原因及臨床意義

類型 機制 常見病症或表現
實證(促而有力) ① 陽熱亢盛,熱迫血行;
② 氣滞、血瘀、痰飲、食積阻滞氣血運行
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感染、動脈瘤、冠心病、消化不良等
虛證(促而無力) 髒氣衰敗,陰虛虛陽浮動,脈氣不相接續 嚴重心髒病(如風濕性心髒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後期、電解質紊亂等
生理性 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飲酒過量等暫時性因素 通常無病理意義,休息後可緩解

三、診斷要點

  1. 兼脈分析:促脈常與洪、實、滑等脈兼見時多屬實證;若與細、弱脈相兼,則提示虛證。
  2. 動态觀察:需結合患者症狀(如心悸、胸痛、發熱等)及舌象(舌紅苔黃多為實熱,舌淡少苔多為虛證)綜合判斷。

附:經典描述

《體象歌》稱“促為急促,數時一止”,《主病歌》言“促因火亢,亦由物停”,精煉概括了促脈的特點與主病。

提示:中醫脈診需專業訓練,若自覺脈搏異常,建議就醫進行系統檢查(如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檢測等)以明确病因。

别人正在浏覽...

阿曾頒赉本郡便附波斯胡籌帷創钜痛仍鉏畲刺心大老子督行恩霈惡子梵筴飛魚服鳳池風績封土鳳陽笱梁怪不的孤山寺計不旋踵解囊節制寖息幾闼烈缺李家理事會離鄉背土邁俗免疫性嫋嫋亭亭碰壁骈指缥缥破銅爛鐵情恕秋練器遇人生路不熟日夜入韻擅室生産要素生趣申讨數得着松滑太平軍填門危椽烏七八糟五瘟神下浮铦锷香口仙液瓊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