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苕嶢的意思、苕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苕嶢的解釋

高陡貌;遠高貌。 三國 魏 曹植 《九愁賦》:“踐蹊徑之危阻,登苕嶢之高岑。”《文選·張協<七命>》:“搖刖峻挺,茗邈苕嶢。” 呂延濟 注:“茗邈苕嶢,遠高貌。” 晉 潘嶽 《河陽縣作》詩:“洪流何浩蕩,脩芒鬱苕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苕嶢”是一個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字形結構需結合古籍文獻解析。該詞實為“岧嶢”的異體寫法,讀音為tiáo yáo,屬于疊韻聯綿詞,常見于古代詩文,用以形容山勢高峻或建築巍峨之态。以下從權威角度分點闡釋:

  1. 詞義解析

    《漢語大詞典》标注“岧嶢”為形容詞,本義指“山嶺高聳貌”,後引申為“事物高峻挺拔”或“人品超群出衆”。例如《文選·張衡〈西京賦〉》中“岧嶢嶵雉”一句,即形容城牆高聳險峻。

  2. 字形溯源

    “岧”從山、召聲,初見于《說文解字》山部,原指山勢陡峭;“嶢”從山、堯聲,本義為山巅高聳。《玉篇》注:“嶢,高貌”,二字組合強化了“高”的意象。

  3. 古籍用例

    曹植《九愁賦》中“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以“岧嶢”描寫登山之險;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岧嶢倜傥”則形容宮殿宏偉,體現其文學表現力。

  4. 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如錢鐘書《管錐編》曾引“岧嶢”分析古詩意象。日常語境中漸被“巍峨”“崔嵬”等同義詞替代。

  5. 同義詞對比

    與“嵯峨”(側重山石嶙峋)、“崔巍”(強調整體雄壯)相比,“岧嶢”更突出縱向高度與險峻感,常見于描述孤峰、塔樓等單體高聳物。

網絡擴展解釋

“苕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高聳、陡峭或遙遠高峻的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出處與用法

3.寫法差異

4.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典籍原文或注解,可參考漢典或相關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百嶂扒皮邊坐避殿損膳碧落碑蠶豆象察視粗夯大結誕欲跌跌地纮方底反光燈反衣甘陳幹卿底事庚虎過遍宏伯黃九黃人捧日徽美回手虎頭牌葭管江色見仁見智劫恐即墨侯金玉堂舅姑峻制駶跳考辰榼榼闊步高談兩庑豚掄選靡麗墨杜薩牛步化排阖盤歌樸慎辟地開天辟逃佥允巧辯入甲鰓蓋屍素受苦睃看湯媪廳長微雕窩囊相五藏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