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虎符。刻有虎頭形的牌子。 王國維 《元銅虎符跋》:“ 元 之虎符俗雲虎頭牌。 汪元量 《水雲集·湖州歌》雲:‘文武官僚多二品,還鄉盡帶虎頭牌。’ 關漢卿 《閨怨佳人拜月亭》雜劇雲:‘虎頭兒金牌腰内懸。’則當時本謂之牌,不謂之符。雅言謂之虎符,名雖古,制則非矣。”
(2). 清 代衙門前所挂繪有虎頭形的木牌。用以表示官府的威嚴。亦指一般繪有虎頭形的牌子。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學習古文》:“學校的門口,還是左右挂了兩面虎頭牌:‘學校重地’及‘閑人免進’。”
(3).舊時官府捉拿罪犯的憑證。 清 李漁 《玉搔頭·收奸》:“烏鴉先作虎頭牌,啣音去報人來。”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鬼卒拿着鋼叉,叉環振得琅琅地響,鬼王拿的是一塊小小的虎頭牌。”
“虎頭牌”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時期和場景綜合理解:
古代調兵憑證(類似虎符)
元代文獻中,“虎頭牌”指刻有虎頭紋的金屬牌,作為軍事調遣的憑證,替代傳統虎符。例如元曲《湖州歌》提到官員“還鄉盡帶虎頭牌”,關漢卿作品中也描述其象征權力。
官府威嚴标識
清代衙門前懸挂繪有虎頭圖案的木牌,用于震懾民衆、彰顯權威。孫犁在《澹定集》中記載學校門口也挂此類牌,上書“閑人免進”。
緝捕罪犯的憑證
清代官府執行抓捕時使用虎頭牌作為官方證明,魯迅《朝花夕拾·無常》中鬼王手持虎頭牌的描寫即源于此民俗意象。
文學與民俗中的衍生含義
曆史演變:該詞最初為元代軍事符牌,明清時期逐漸演變為行政機構标識,并融入民間文化。需注意部分文獻可能存在同音誤記現象(如“戶頭牌”),但主流釋義仍以虎形标識為核心。
虎頭牌,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含有豐富的文化内涵。
虎頭牌的第一個字是“虎”,它的部首是虍,共有7個筆畫。第二個字是“頭”,它的部首是口,共有5個筆畫。最後一個字是“牌”,它的部首是牜,共有9個筆畫。
虎頭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虎是一種被尊崇的動物,在古代被視為君王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威嚴。而“頭”表示事物的頂端或開端。牌則表示标志或證明。因此,“虎頭牌”可以理解為以虎為标志或象征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虎頭牌通常被寫作 "虎頭牌"。
在古代漢字中,虎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大緻上看起來像是虍字和且字的結合。頭字的寫法則較為相似,隻是結構上稍有差異。而牌字古時的寫法會和現代寫法有所區别,字形更為繁複。
1. 這家公司的産品以虎頭牌聞名市場。
2. 我買了一把虎頭牌的刀,品質非常好。
虎頭牌可以參照“虎”、“頭”和“牌”這三個字,進行其他搭配組詞,如:虎皮帽、頭暈目眩、牌匾等。
與虎頭牌意思相近的詞有:虎頭狀、虎頭蛇尾、虎虎有生氣等。與其反義的詞彙則可以是:雞頭狗尾、兔死狗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