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 唐 李賀 《呂将軍歌》:“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火旗下。”一說方整貌。見 葉蔥奇 注。
關于“榼榼”一詞的解釋,目前可查的權威資料中未見明确收錄。但結合漢語構詞規律和古漢語用字習慣,可嘗試從以下角度分析:
單字“榼”的含義
“榼”讀作kē,本義為古代盛酒或水的容器,形制類似壺或罐,常帶蓋。例如《左傳》有“使行人執榼承飲”的記載。引申可指盒類器物(如藥榼)或佩戴的飾物(如酒榼式佩件)。
疊詞“榼榼”的可能含義
疊詞在古漢語中多用于:
使用建議
該詞屬生僻用法,若您是在古籍或方言中見到,建議:
由于該詞未被現代常用詞典收錄,以上分析僅供參考。
榼榼是一個漢字詞,音讀為kè。它有兩個主要意思:
1. 最早的意思是指用于盛放飲料、粥等食物的陶制容器,類似于現代的碗或杯子。這種容器通常是圓形的,有一個小口用來倒入食物或飲料。後來,榼榼也被用來指代一種盛裝液體或食物的容器。
2. 在古代,榼榼也指盛放香料或藥物的容器,特指藏香用的容器。這種榼榼通常是有蓋子的,用來封存香料的香囊,可以保持香料的香氣。
榼榼的部首是木,它是由左右兩個木字旁構成的。
榼榼的總筆畫數為13。
榼榼最早出現在金文中,形狀像一個大碗,承載着物質和意義。
在繁體中,榼榼的寫法與簡體基本相同,隻是線條相對複雜一些,形狀更加書法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榼榼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以榼字旁為主體,可能會有一些手寫的個人風格。
1. 他端起榼榼,喝了一口熱湯。
2. 榼榼裡裝滿了香料,整個房間都彌漫着濃郁的香氣。
一些以榼榼為基礎的組詞:
1. 榼榼香:指香料或者香水。
2. 榼榼湯:指盛裝湯狀食品的榼榼。
3. 榼榼形狀:指類似榼榼的器皿或容器。
近義詞:碗、杯子(指容器)。
反義詞:蓋(指沒有容器或者沒有盛裝物品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