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硯的别名。據 宋 蘇易簡 《文房四譜·硯譜》載, 唐 人 文嵩 曾以硯拟人作《即墨侯石虛中傳》曰:“上利其器用,嘉其謹默,詔命常侍禦案之右,以備濡染,因累勳績,封之即墨侯。”後因用以稱硯。 宋 王邁 《除夜洗硯》詩:“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即墨侯”是中國古代對硯台的一種雅稱,其典故來源于唐代文人的拟人化創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即墨侯是硯台的别稱。這一名稱源于唐代文嵩所作的《即墨侯石虛中傳》,文中将硯台拟人化為一位姓石、名虛中、字居默的官員,因其“謹默”(沉穩靜默)的特性被唐皇封為“即墨侯”。宋代蘇易簡在《文房四譜·硯譜》中記載了這一典故,後世文人遂以“即墨侯”代指硯台。
文學與曆史背景
延伸别稱與産地
即墨侯有時特指山東即墨田橫島出産的“田橫石硯”,其石質細膩溫潤,色澤灰青,敲擊聲如金石,被視為硯中佳品。
該詞體現了古代文人對文房用具的雅趣,将硯台人格化并賦予爵位,既凸顯其重要性,也增添了文化意蘊。需注意,個别網頁誤将其解釋為“地位高貴者”(如),實為訛傳。
《即墨侯》是指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地方官職,屬于侯爵的一種。即墨是中國山東省的一個城市,侯是指封建社會的貴族地位。
《即墨侯》的部首分别是⻏(父)和土(土地),其中⻏在現代漢字中的寫法是父的變體。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即墨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史書《史記》中,其中記載了這個地方官職的設立和使用情況。
《即墨候》是《即墨侯》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即墨侯》這個詞,古代的寫法中常常有一些變體,但整體上基本保持了現代字形的輪廓。
1. 他的父親是即墨侯,在政治和軍事上有很高的地位。
2. 經過努力,他成功地晉升為即墨候,并受到皇帝的表彰。
即墨侯(ji2 mo4 hou2)、即墨候(ji2 mo4 hou4)、墨侯(mo4 hou2)、即侯(ji2 hou2)
任侯(ren4 hou2)、府君(fu3 jun1)、封侯(feng1 hou2)
臣妾(chen2 qie4)、百姓(bai3 xing4)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