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時辰。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以考辰正晷,測表候陰,不謬圭撮,無乖黍累。”
“考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ǎo ché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指考察、測定時間,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例如南朝梁陸倕《新漏刻銘》記載:“以考辰正晷,測表候陰”,意為通過觀測時辰來校準日晷、測量日影變化。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考辰”可引申為考試的時間或時間的臨近,可能受“考”的“考試”含義影響。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辰”在漢語中含義豐富,既可指代星宿(如“北辰”即北極星),也與“晨”通假,表示清晨(如《詩經》中“不能辰夜”)。
《考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考核和評定人的才能、能力、學識等的時間。它可以指的是特定時間内進行的考試或評估。
《考辰》由“老”和“日”兩個部首組成。
“考”字拆分部首是“耂”,總筆畫數為⼀1。
“辰”字拆分部首是“辛”,總筆畫數為⼉7。
《考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象形字,最早的象形字形狀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在繁體字中,考辰的寫法為「考辰」。
在古時候,寫作《考辰》的漢字有很多變體和不同的寫法,如「考辰」、「攷辰」等。這些變體衍生自古代文字的使用和認知背景的變化。
1. 明天是期末考辰的日子,大家都要加油複習。
2. 經過多次考辰,他終于獲得了司法考試的資格。
3. 這個考辰決定了他能否進入心儀的大學。
組詞:考試、考核、考查、思考
近義詞:測驗、檢驗、鑒定
反義詞:放過、免試、豁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