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脫的意思、條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脫的解釋

古代臂飾。呈螺旋形,上下兩頭左右可活動,以便緊松。一副兩個。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運象·綠萼華詩》:“贈詩一篇并緻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條脫各一枚。條脫似指環而大,異常精好。” 唐 李商隱 《李夫人歌》:“蠻絲繫條脫,妍眼和香屑。”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 文宗 問宰臣:‘條脫是何物?’宰臣未對,上曰:‘《真誥》言, 安妃 有金條脫為臂飾,即金釧也。’” 明 陳繼儒 《枕譚·條脫》:“條脫,臂飾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女脫臂上紫金條脫為贈。”參閱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脫”是古代的一種臂飾,具有獨特形制和文化内涵。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條脫是古代女性佩戴的腕飾或手镯,由捶扁的金銀條繞制成螺旋形,兩端用金銀絲編制成可調節松緊的環套。通常一副兩個,可靈活佩戴于手臂。

  2. 形制特征

    • 螺旋結構:呈螺旋形纏繞,約3-8圈,類似現代彈簧手镯。
    • 活動設計:上下兩頭可左右活動,便于調節松緊,適應不同臂圍。
    • 材質演變:早期為彩色絲帶(“絛”),南北朝後多用金、玉、銀等貴重材料制作。
  3. 曆史與文學記載

    • 南朝陶弘景《真诰》記載,條脫“似指環而大,異常精好”。
    • 唐代李商隱詩句“羊權雖得金條脫”,宋代《李師師外傳》提及皇帝賞賜“金條脫”,均反映其作為貴重飾物的地位。
  4. 詞源與别稱

    • 原意為“脫災的彩絲帶”,後因材質變化衍生出裝飾功能。
    • 别稱“跳脫”“條達”,因古代對構詞理據理解模糊,以音近字記錄所緻。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例證或實物圖片,可查閱《真诰》《能改齋漫錄》等古籍,或參考博物館藏品的圖文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脫》的意思

《條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整理清理”,指對事物的雜亂或混亂狀态進行整頓和清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脫》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左上方是“⺆”的漢字部首“立”)以及“⺡”(左下方是“⺌”的漢字部首“入”)。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條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典籍《易經》,其中有“維之所以條脫其葦也”一句。後來,這個短語轉化為一個動詞,用來形容對事物進行整理、清理。

繁體

《條脫》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條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條脫》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是由下方的“立”和上方的“入”組成,整體上視覺效果較為複雜。

例句

1. 他花了一個下午把書房的雜物都條脫了一遍,整理得井井有條。

2. 這個項目經理善于條脫工作中的繁雜環節,提高了團隊的工作效率。

組詞

1. 條理:指事物的井然有序的狀态。

2. 脫離:指擺脫某種狀态或關系。

3. 條整:指對事物進行整齊地排列或整理。

近義詞

整理、整頓。

反義詞

混亂、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