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向鬼神祈福的祝文。《水浒傳》第四五回:“通罷疏頭,便化了紙,請衆僧自去吃齋,着徒弟陪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次日,取出 中天竺 、 下天竺 兩個疏頭換過。”《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我適才到了城隍廟叫 崔道官 寫了疏頭,送到衙内看過,要打七晝夜‘保安祈命醮’哩。”
(2).為敬神佛而向人募捐的冊子。亦指說明募捐原由的短文。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今日寺中建設大會,怕有官員貴客來此遊玩,不免将着疏頭就抄化幾文香錢,添助支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故此一來走謝,二來就要商量斂資造廟,難得秀才官人在此,也是一會之人,替我們起個疏頭,説個緣起,明日大家禀了縣裡,一同起事。”《紅樓夢》第三九回:“我明日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布施。”
"疏頭"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的雙音詞,現從權威辭書角度分項解析:
一、宗教儀式文書
指僧道在拜忏時焚化的祝告文,屬宗教儀軌專用文書。該義項最早見于明代《金瓶梅》第三九回:"西門慶又寫一道㫮㫮,晚夕送䟽頭,多法衣。"此處"疏頭"即指道教法事中焚化的表文。
二、民間募捐憑證
舊時民間用于化緣或募捐的清單,通常列明事由與金額。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記載:"待我先到西院師父處備辦䟽頭,替他做䟽消災。"此處的"疏頭"即指寺院募集善款的文書憑證。
該詞現代已罕用,多見于明清白話文獻。第二義項在《中國民間信仰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亦有收錄,标注為"明清時期民間宗教活動的特殊文書形制"。
“疏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選擇釋義,宗教曆史類文本中以上兩種含義最常見。
寶埒奔頭兒變咎鼻窦槟子播田猜崄柴毂逞才刺宋案倒塌稻澤點水不漏二踢角惡上發財緻富撫案剛卞管仲隨馬含糊不明寒毛寒室河傳合意宏峻胡雕剌忽親家隆簡鑒僭違進容即炤蠲法刻頃科學教育影片寇雉醂柿量酒連延寥迥林阿淩犯履絜年夜蹑腳愆阙栖竄妻房棄唾酋魁曲谕人代桑濮嗣功讨饒天理教閑蕩相習成俗獻計銜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