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頭的意思、疏頭的詳細解釋
疏頭的解釋
(1).舊時向鬼神祈福的祝文。《水浒傳》第四五回:“通罷疏頭,便化了紙,請衆僧自去吃齋,着徒弟陪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次日,取出 中天竺 、 下天竺 兩個疏頭換過。”《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我適才到了城隍廟叫 崔道官 寫了疏頭,送到衙内看過,要打七晝夜‘保安祈命醮’哩。”
(2).為敬神佛而向人募捐的冊子。亦指說明募捐原由的短文。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今日寺中建設大會,怕有官員貴客來此遊玩,不免将着疏頭就抄化幾文香錢,添助支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故此一來走謝,二來就要商量斂資造廟,難得秀才官人在此,也是一會之人,替我們起個疏頭,説個緣起,明日大家禀了縣裡,一同起事。”《紅樓夢》第三九回:“我明日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布施。”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網絡擴展解釋
“疏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區分:
1.宗教儀式中的祝文
- 基本解釋:指舊時向鬼神祈福或祭祀時使用的祝禱文書,常見于佛教、道教儀式。例如《水浒傳》第四五回提到“通罷疏頭,便化了紙”,即焚燒此類文書以傳達祈願。
- 文獻例證:
- 《醒世恒言》中“取出中天竺、下天竺兩個疏頭換過”,說明疏頭需根據不同寺廟或神佛定制。
- 《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提到通過疏頭打“保安祈命醮”,體現其儀式功能。
2.募捐用途的說明文書
- 基本解釋:指為敬奉神佛而向他人募捐的冊子,或附于冊子前的短文,用以說明募捐緣由。例如《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劉姥姥建議“做一個疏頭”來化緣。
- 使用場景:
- 僧人、道士化緣時攜帶的記錄簿(如元雜劇《嶽陽樓》提及“化緣的疏頭”)。
- 明代《醒世恒言》中通過更換疏頭調整募捐對象,反映其實際應用。
其他說明
- 提到的“疏忽、不留心”屬現代誤用,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辭典,需謹慎使用。
- 不同文獻對“疏頭”的釋義高度一緻,區别僅在于具體用途(祝禱或募捐)。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選擇釋義,宗教曆史類文本中以上兩種含義最常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頭
疏頭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為剪去頭發。它由疏和頭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字的部首是疋,總筆畫是9;頭字的部首是頁,總筆畫是9。
來源
疏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水浒傳》中,形容某人剃發削須或修剪胡須。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擴展到指剪去頭發的意思。
繁體
疏頭的繁體寫法為「疏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漢字時,疏字由「舒」和「頭」兩個部分組成。舒字的意思是整齊、散開,頭字意為頭部。
例句
他疏頭修須,看起來更加整潔。
組詞
疏頭修面、疏頭見底、疏頭蓋甕等。
近義詞
修頭、修剪發型。
反義詞
留發、須發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