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種的意思、納種的詳細解釋
納種的解釋
下種。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穀》:“薉若盛者,先鋤一遍,然後納種,乃佳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旱稻》:“麥時,水澇不得納種者,九月中復一轉。”
詞語分解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種的解釋 種 (種) ǒ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點的分類的基本單位:物種。種差(?), 植物果實中能長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傳代繁殖的物質:種子。種禽。種畜。撒種。配種。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
網絡擴展解釋
“納種”是一個古代農事術語,指農作物播種的環節,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下種”,即播種。這一用法在《齊民要術》等農書中多次出現,強調耕作時需先鋤草再播種的步驟(、)。
文獻例證
- 《齊民要術·種穀》:“薉若盛者,先鋤一遍,然後納種,乃佳也。”
——說明若雜草過多,需先鋤草再播種以保證收成(、)。
- 《齊民要術·旱稻》:“麥時,水澇不得納種者,九月中復一轉。”
——指出雨季無法播種時,需調整至九月補種()。
應用場景
- 古代農業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播種流程,現代已較少使用。
- 部分現代用例中可能被拆分理解,如“聖伯納種犬”中的“種”指物種(),但與原詞無直接關聯。
補充說明
“納”字本身有收納、接受等含義,但在“納種”中特指“放入種子”的動作;“種”則指播種行為。二者結合後專指農事中的播種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種的意思
納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将種子或植物附着到土壤中,讓其生長發芽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種的部首是纟(糾纨),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納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文化。農民将種子撒播到土地中,期待作物的生長和收獲。
繁體
納種的繁體字為納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納種的寫法存在一些變化。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納苗,表現了以株直立的苗木代表種子的形象。另一種寫法是納什,什表示植物的意思。
例句
1. 農民們納種後,耐心等待着春天的到來。
2. 春風送暖,正是納種的好時機。
組詞
播種、播種機、種植、種子、種花、種菜。
近義詞
播種、種植、鋪種、撒種。
反義詞
收割、采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