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忘的意思、阙忘的詳細解釋
阙忘的解釋
脫漏遺忘。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其後, 周 室陵遲,禮崩樂壞……重遭暴 秦 ,遂以闕忘。”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記事珠》:“ 開元 中, 張説 為宰相,有人惠 説 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則以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宋史·宋太初傳》:“因筆而簡之,以備闕忘耳。”
詞語分解
- 阙的解釋 阙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阙。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阙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京城,宮殿:“城阙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 忘的解釋 忘 à 不記得,遺漏:忘記。忘卻。忘懷。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記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阙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是指遺漏和遺忘,強調對事物有所缺失或未能記住。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 阙 (quē):本義指宮門兩側的樓台,引申為缺失、空缺、過失、過錯。在“阙忘”一詞中,取“缺失、遺漏”之意。
- 忘 (wàng):指忘記、遺漏、疏忽。
- 阙忘:二字組合,意為因疏忽或遺漏而未能記住或做到,即遺漏和遺忘。它強調了一種因疏漏導緻的不完整或缺失狀态。
-
字源與構成分析:
- “阙”字在古漢語中常表示空缺、缺點、過錯。《說文解字》釋“阙”為“門觀也”,後引申出“缺”義。
- “忘”字從心從亡,表示心中失去(記憶)。《說文解字》釋“忘”為“不識也”,即不記得。
- 因此,“阙忘”可理解為因心有所失(忘)而導緻事物出現空缺或遺漏(阙)。
-
用法與語境:
- “阙忘”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非常正式的文言語境中,描述因疏忽、遺漏而未能盡到責任、未能記住某事或導緻信息、事物不完整的情況。
- 例如,在描述禮儀、職責、記錄等方面有疏漏時,可能會用到此詞。它帶有一定的書面語和古語色彩。
-
現代使用情況:
- 在現代漢語中,“阙忘”已基本被淘汰,不再使用。表達“遺漏和遺忘”的意思時,更常用“遺漏”、“忘記”、“疏忽”、“疏漏”、“遺忘”等詞語。即使在研究古文獻或進行特定文言寫作時,也較少單獨使用“阙忘”一詞。
來源參考:
- 釋義基礎:《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阙”、“忘”單字的解釋及其引申義。
- 字源分析:《說文解字》(許慎著)對“阙”、“忘”的本義解釋。
- 古漢語用法:綜合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對相關詞彙的釋義和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阙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相似但側重點不同的解釋。以下為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阙忘”指“脫漏遺忘”,即因遺漏而導緻的事物或信息的缺失與遺忘。其中,“阙”指遺漏、缺失(如“阙漏”),而“忘”指忘記。兩字組合後,更強調因不完整或疏漏造成的記憶缺失。
2.結構與發音
- 拼音:quē wàng(注意“阙”讀第一聲,“忘”讀第四聲)。
- 構詞分析:
- 阙:本義為缺失、遺漏,如“阙如”(空缺不書)。
- 忘:本義為忘記,如“忘懷”。
二字結合後,詞義從單純“遺忘”延伸至“因疏漏而遺忘”。
3.使用場景
- 古籍文獻:多用于描述因時間、事件導緻的制度或禮儀缺失。例如:
漢代應劭《風俗通·聲音》提到周代禮樂“重遭暴秦,遂以阙忘”,指禮制因秦朝暴政而逐漸被遺忘。
- 個人記憶:也可形容因疏忽遺忘重要事物,如五代《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宰相張說用“記事珠”輔助記憶,避免阙忘。
4.曆史淵源
- 早期文獻:該詞可追溯至漢代,如《風俗通》等典籍。
- 與《論語》關聯:有觀點認為其起源與《論語·公冶長》中孔子所言“君子之道,阙如也”相關,但此說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證。
5.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遺漏、遺忘、疏漏。
- 差異:“阙忘”更強調因缺失導緻遺忘的結果,而非單純忘記。例如“制度阙忘”指制度因未被記錄或傳承而失傳。
“阙忘”是一個兼具“遺漏”與“遺忘”雙重含義的書面詞彙,多用于描述曆史、文化或制度因疏漏而逐漸湮沒的現象,在古籍文獻中尤為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
百步穿楊百刻百煉剛半導體三極管傍舍才德兼備蒼黃翻覆鸱吻純質摧堅獲丑打齋丁丁愕疑扶疾敷妙黻藻浮查光曜孤藏衮袍海夷道好模好樣會噎奸蘭谏難交互交喪筋疲力盡疾早軍禮雷峰蓮花幕靈舟馬店滿招損﹐謙受益門垣面毛末塵男教賠情朋甲恰如青裙輕音樂泉台熱度驲訃日上三竿山集唼嗍十步芳草時澤束戈卷甲豎褐四國鐵磬同盡退遁枉費五百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