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漏遺忘。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其後, 周 室陵遲,禮崩樂壞……重遭暴 秦 ,遂以闕忘。”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記事珠》:“ 開元 中, 張説 為宰相,有人惠 説 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則以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宋史·宋太初傳》:“因筆而簡之,以備闕忘耳。”
“阙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相似但側重點不同的解釋。以下為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阙忘”指“脫漏遺忘”,即因遺漏而導緻的事物或信息的缺失與遺忘。其中,“阙”指遺漏、缺失(如“阙漏”),而“忘”指忘記。兩字組合後,更強調因不完整或疏漏造成的記憶缺失。
漢代應劭《風俗通·聲音》提到周代禮樂“重遭暴秦,遂以阙忘”,指禮制因秦朝暴政而逐漸被遺忘。
“阙忘”是一個兼具“遺漏”與“遺忘”雙重含義的書面詞彙,多用于描述曆史、文化或制度因疏漏而逐漸湮沒的現象,在古籍文獻中尤為常見。
《阙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忘記,遺忘”的意思。
《阙忘》的部首是“阝”,拼音是“阜”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阙忘》是古代漢字的一部分,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和語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闕忘”。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阙忘》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1. 他心中的傷痛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阙忘了。
2. 這個孩子的記憶力非常好,從不會阙忘重要的事情。
一些和《阙忘》相關的詞語有:
1. 遺忘
2. 忘記
3. 忘懷
近義詞:遺忘,忘記,忘懷。
反義詞:記住,銘記,牢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