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条脱的意思、条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条脱的解释

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绿萼华诗》:“赠诗一篇并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 唐 李商隐 《李夫人歌》:“蛮丝繫条脱,妍眼和香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 文宗 问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誥》言, 安妃 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釧也。’” 明 陈继儒 《枕谭·条脱》:“条脱,臂饰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女脱臂上紫金条脱为赠。”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条脱,汉语古语词,特指古代女性佩戴的环形臂饰或腕饰,材质多为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其名称源自“条状可脱卸”的佩戴特性,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唐代成为诗词中常见的女性饰物意象。

  1. 词源与形制考释

    “条”指细长可弯曲的形态,“脱”意为可拆卸。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条脱即“手镯或臂环”,因以条状金属弯曲成环、可开合佩戴而得名。其形制类似现代开口手镯,但工艺更精巧,常錾刻花纹或镶嵌珠宝。

  2. 文化意涵与演变

    在唐代文学中,条脱被赋予情感象征。李商隐《中元作》云“羊权须得金条脱”,将金条脱作为信物表达情谊。宋代《太平广记》记载,条脱曾作为宫廷赏赐品,体现其贵重属性。明清时期,条脱逐渐被“钏”“镯”等名称替代。

  3. 文献例证

    •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载“安妃有斲粟金跳脱”,注曰“跳脱即条脱”,印证其早期异名。
    • 《全唐诗》中刘禹锡《竹枝词》“银钏金钗来负水”,其中“钏”即条脱类饰物,反映其在民间普及。

网络扩展解释

“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具有独特形制和文化内涵。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条脱是古代女性佩戴的腕饰或手镯,由捶扁的金银条绕制成螺旋形,两端用金银丝编制成可调节松紧的环套。通常一副两个,可灵活佩戴于手臂。

  2. 形制特征

    • 螺旋结构:呈螺旋形缠绕,约3-8圈,类似现代弹簧手镯。
    • 活动设计:上下两头可左右活动,便于调节松紧,适应不同臂围。
    • 材质演变:早期为彩色丝带(“絛”),南北朝后多用金、玉、银等贵重材料制作。
  3. 历史与文学记载

    • 南朝陶弘景《真诰》记载,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
    • 唐代李商隐诗句“羊权虽得金条脱”,宋代《李师师外传》提及皇帝赏赐“金条脱”,均反映其作为贵重饰物的地位。
  4. 词源与别称

    • 原意为“脱灾的彩丝带”,后因材质变化衍生出装饰功能。
    • 别称“跳脱”“条达”,因古代对构词理据理解模糊,以音近字记录所致。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例证或实物图片,可查阅《真诰》《能改斋漫录》等古籍,或参考博物馆藏品的图文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对遨曹柏梯报考噌吰楮钱楚艘粹然村胄大有年颠来播去度夏疯儍伏猛馆子门条龟息旱殃恒山合同异欢腾魂飞魄扬江鸡郊祡胶黐积垛节短韵长积过净意进庄酒潮九九归一九年之蓄捐升拷讯礼宾官临涂鳞亚戾色笼铜马庸磨砻砥砺炮衣堡聚谦肃秋芜绻领荣泉嚅哜如醉如梦三男两女笙箫申杼受命宝随照滔滔不绝天边外痛杀无生境无盐溪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