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龆發的意思、龆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龆發的解釋

兒童下垂的頭發。亦借指兒童。齠,通“ 髫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崔說神道碑》:“觀虎於檻,齠髮不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龆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來指代兒童或童年時期,具體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龆(tiáo)

    • 本義指兒童換牙。《韓詩外傳》卷一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龆”,即男孩八歲左右乳牙脫落、恒牙生長,稱為“龆年”。
    • 引申為幼年階段,如《三國志》中“龆龀(chèn)”(龆:換牙;龀:乳齒)并稱,泛指童年。
  2. 發(fà)

    • 指頭發,此處象征年齡特征。古時兒童發式有别于成人(如總角、垂髫),故“發”常與年齡關聯。

合義:

“龆發”結合了生理特征(換牙)與外貌特征(童發),代指八歲左右的兒童或童年時期,強調年齡的幼小。


二、文獻例證

  1. 古代典籍

    • 《後漢書·董卓傳》注引《獻帝紀》:“龆發之童,皆知奸宄(guǐ)之所在。” 意為連幼童都知曉惡人藏身之處,凸顯“龆發”指代兒童。
    •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龆發舊侶,重聚金陵”,以“龆發”追憶年少故友。
  2. 詩詞用例

    • 宋代劉克莊《挽陳師複寺丞》詩:“龆發相知今幾在,哀榮未分若為情”,借“龆發”抒懷少時摯友凋零之痛。

三、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中,“龆發”屬書面語,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及成語(如“龆年稚齒”)。權威釋義可參考:

來源說明: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ISBN 9787532603735)及《古代漢語詞典》(ISBN 9787100015327),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電子資源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查閱原文。


四、語義關聯


“龆發”是漢語中承載文化特征的年齡稱謂,需結合古代禮俗與文獻語境理解其精确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龆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iáo fā,其核心含義與兒童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構成
    由“龆”和“發”組成。其中“龆”通“髫”,指兒童換牙的年齡(約7-8歲);“發”即頭發。合指兒童垂下的頭發,後引申為兒童本身。

  2. 用法示例
    如北周庾信《周大将軍崔說神道碑》中的“觀虎於檻,龆發不驚”,意為孩童看到籠中老虎也不害怕,突顯鎮定。

  3. 通假說明
    古籍中“龆”常與“髫”通用(如“黃發垂髫”),均指向兒童。這種通假現象體現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音形借用關系。

注意: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訓诂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挨雜半頭晌抱影鞭驽策蹇飙車不語兵禅慧車襜陳霸先挫銳抵雀捐金東合耳報佛牙舍利富歲關門節絓眼孤鹜灏茫黃泥活闆減省見豕負塗近在咫尺期月鈞天鈴吏埋堙猛地鳴桐凝盻屏蔽牽巾七穆情恕屈戍若合符節乳醫上座勝任愉快市門翁室授黍稷情遂威泰壹探照條師體律屠保退毛煨火溫炖香螺巵相昵象榻饷物消防遐覃狹斜攜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