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穆的意思、七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穆的解釋

指 春秋 鄭穆公 後裔 子展 、 子西 、 子産 、 伯有 、 子太叔 、 子石 、 伯石 ,是掌握 鄭國 政權的世卿。《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 鄭 七 穆 , 罕氏 其後亡者也。 子展 儉而壹。’” 杜預 注:“ 鄭穆公 十一子, 子然 、二 子孔 三族已亡, 子羽 不為卿,故唯言七 穆 。” 陸德明 釋文:“ 鄭 七 穆 ,謂 子展 公孫舍之 , 罕氏 也; 子西 公孫夏 , 駟氏 也; 子産 公孫僑 , 國氏 也; 伯有 良霄 , 良氏 也; 子大叔 遊吉 , 遊氏 也; 子石 公孫段 , 豐氏 也; 伯石 印段 , 印氏 也。”《新唐書·武平一傳》:“ 日用 曰:‘ 魯 三 桓 、 鄭 七 穆 奈何?’答曰:‘ 慶父 、 叔牙 、 季友 、 桓 三子也…… 鄭穆公 十一子, 子然 及二 子孔 三族亡, 子羽 不為卿,故稱 七穆 : 子罕 、 子駟 、 子良 、 子國 、 子遊 、 子印 、 子豐 也。’一座驚服。” 清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六章:“ 魯 之三 桓 , 鄭 之七 穆 , 楚 之 屈 、 景 ……世執政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穆”是中國春秋時期鄭國政治集團的特指稱謂,源自鄭穆公(公元前627年-前606年在位)的七支後裔家族。根據《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這七族分别為:罕氏(子罕)、驷氏(子驷)、豐氏(子豐)、遊氏(子遊)、印氏(子印)、國氏(子國)、良氏(子良)。他們以“穆”為共同氏族稱號,合稱“七穆”,長期壟斷鄭國卿大夫職位,形成世卿世祿的政治格局。

從構詞法分析,“七”為基數詞表數量,“穆”本義為“肅敬”(《說文解字》),在此特指鄭穆公谥號的專稱。該詞屬于曆史專名複合詞,其内涵包括:

  1. 血緣紐帶:七族均為鄭穆公直系後裔,《春秋公羊傳》稱“穆之族,鄭之強宗”
  2. 權力結構:七族輪流執政,如子産(公孫僑)即出自國氏分支,其改革政策影響深遠
  3. 時代特征:反映春秋中後期卿大夫專權的政治生态,與魯國“三桓”、晉國“六卿”并稱

此詞現多用于先秦史研究領域,如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詳述其世系傳承,上海古籍出版社《鄭國史稿》則系統分析其對鄭國興衰的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七穆”是春秋時期鄭國的曆史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曆史學概念(主流含義)

指鄭穆公的七支後裔家族,共同掌控鄭國政權,屬世卿集團。具體包括:

  1. 驷氏(代表人物:子西)
  2. 罕氏(代表人物:子展)
  3. 國氏(代表人物:子産)
  4. 良氏(代表人物:伯有)
  5. 印氏(代表人物:子石)
  6. 遊氏(代表人物:子太叔)
  7. 豐氏(代表人物:伯石)

這些家族源自鄭穆公的十三個兒子,其中部分因内亂或流亡被排除,最終形成七家掌權卿族,與魯國“三桓”、晉國“六卿”性質相似。


二、成語含義(少數說法)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形容容貌或風采出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釋義混淆導緻,建議以曆史學解釋為準。


補充說明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鄭七穆,罕氏其後亡者也”,杜預注指出鄭穆公後代中僅七支長期掌權。這一世卿集團對鄭國政治影響深遠,子産(國氏)等人物更是春秋著名政治家。

别人正在浏覽...

奧室避炎殘暑殘帙常歲春花作物醇烈蹙促丹泉兒童樂園風裡言風裡語分議浮動感心乖阙管靴冠子固定詞組鍋竈橫刀合姓輝燭簡單校測佳氣節級階蓂敬寵橘中叟匡助靈丘煤精蒙闇摹繪暮晖農機具匹馳撲手謙道攘讨榮章柔條上樓去梯上日商算神不附體蛇蠍施謀用智水利工程水堂邃險縮頸鳊搯摸忘八旦危岑炜烨吳梁巫山雲雨香蓮小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