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豕負塗的意思、見豕負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豕負塗的解釋

看見豕伏于道中。語出《易·暌》:“上九,暌孤,見豕負塗。” 王弼 注:“見豕負塗,甚可穢也。” 孔穎達 疏:“‘離’為文明,‘澤’是卑穢,以文明之極,而觀至穢之物,事同豕而負塗,泥穢莫斯甚矣。”後因以“見豕負塗”喻卑穢污濁。《舊唐書·懿宗紀論》:“見豕負塗之愛豎,非次寵升;燋頭爛額之輔臣,無辜竄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見豕負塗”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比喻事物或環境肮髒污穢,也引申為對卑劣、混亂現象的形容。字面意為“看見豬趴在泥濘的路上”,因豬常與污穢關聯,故以此象征不潔。


2.出處與背景


3.用法與例句


4.延伸解讀

在易學中,“見豕負塗”與“遇雨則吉”呼應,象征困境中污穢被洗淨、矛盾化解的轉機。但此義較少用于日常語境,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需注意其貶義色彩及文化背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周易》原文及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見豕負塗的意思

《見豕負塗》是一句成語,意為遇到野豬反而背着它。它比喻本末倒置,不顧實際情況去做一些錯誤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見豕負塗》的主要部首是“見”和“豕”,部首“見”表示目标,部首“豕”表示豬。其中,“見”的拆分部首是“目”,筆畫數是4;“豕”的拆分部首是“土”,筆畫數是7。整個成語《見豕負塗》一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見豕負塗》的出自《戰國策·趙策一》。當時,趙勝出使秦國,秦王曰:“臣聞趙豕備楚,楚欲以謀趙。子為政不将亡,不見楚人之背臣,吾猶未敢召也。即見子之背楚人也,雖欲召女,雖使人必不敢去女朝。”趙勝回答曰:“神農、黃帝作田,敬請以族,民亦負其力矣,此堯、舜之法。如果比豬行事,豕負塗而行,是豬亦負其塗,背乎豬與?”意思是指遇到野豬也會背着它,更何況背離了天命之事。

繁體

繁體中文中,《見豕負塗》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見豕負塗》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保持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他這次的決策就像是《見豕負塗》,完全不考慮到實際情況。

組詞

類似意思的組詞有:目瞪口呆、本末倒置、脫軌、緣木求魚。

近義詞

近義詞有:本末倒置、得不償失、背道而馳。

反義詞

反義詞有:順水推舟、知己知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