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玷污。《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是為 獻帝 ” 裴松之 注引《獻帝起居注》:“損辱神器,忝污宗廟。”
"忝污"是一個文言色彩較重的漢語詞彙,現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讀音為tiǎn wū,意為玷污、辱沒,帶有因自身行為不當而貶損他人或事物的自責意味。如《三國志》注引中"損辱神器,忝污宗廟"(),指對皇權和宗廟尊嚴的亵渎。
二、結構分析
三、使用特征
四、近反義詞
需注意該詞屬于特定曆史語境詞彙,現代口語中建議用"玷污""辱沒"等替代()。
忝污是一個中文詞語,表示因為羞愧或感到不值得而心裡不舒服的意思。忝喻自己的品德、地位或者行為低下,表示自己配不上某種榮譽或地位而感到羞愧,忝污則是把自己的行為看得比自己低下。
忝污的部首是心(xīn)和氵(shuǐ),在簡化字中寫作忄。其中,心部作為聲旁,表示與情感有關,氵部則作為邊旁,表示與水相關。
忝污共六個筆畫,其中心部為三畫,氵部為三畫。
忝污是出自《周易》中的《系辭下》。在古代,人們将忝和污這兩個字合并使用,用來表示自己感到羞愧和低下。忝污的繁體字為忝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忝污沒有經曆過較大的變化。在繁體字中,忝污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并沒有出現其他異體字。
1. 他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感到忝污。
2. 面對榮譽,他卻表現出了忝污的心态。
忝勝:羞愧于戰勝的成績。
忝陷:心裡感到很不舒服,陷入尴尬境地。
羞恥、愧疚、慚愧、不安
得意、驕傲、自豪、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