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檮杌的意思、檮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檮杌的解釋

1.傳說中的兇獸名。《神異經·西荒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2.傳說為遠古的惡人“四兇”之一。或謂即 鲧 。《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禦螭魅。”《左傳·文公十八年》:“ 顓頊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 檮杌 。” 杜預 注:“謂 鯀 。”《國語·周語上》:“ 商 之興也, 檮杌 次於 丕山 。” 韋昭 注:“ 檮杌 , 鮌 也。” 唐 柳宗元 《杜兼對》:“ 杜兼 為 濠州 ,幸兵之亂,殺無罪士二人,蓄貨足慾,吾以為 唐 檮杌 、 饕餮 者亡以異。”

3.泛指惡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

4. 楚 史書名。《孟子·離婁下》:“ 晉 之《乘》, 楚 之《檮杌》, 魯 之《春秋》,一也。” 明 張萱 《疑耀·檮杌》:“檮杌,惡獸, 楚 以名史,主於懲惡。又雲,檮杌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來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檮杌”(梼杌)是中國古代文獻中一個多義且頗具争議的詞彙,其含義因不同典籍和學者的解釋而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主要含義與來源

  1. 兇獸說
    梼杌常被描述為一種西方荒原中的兇獸,形似虎,人面虎足,豬口獠牙,尾長一丈八尺,性情暴戾,象征兇頑。東方朔《神異經》稱其“擾亂荒中”,别名“傲狠”“難訓”,成為後世比喻頑固兇惡之人的代稱。

  2. 兇人說
    《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梼杌是颛顼的“不才子”,因不可教化、擾亂綱常,被列為“四兇”之一(與混沌、窮奇、饕餮并列),後被舜流放。此說将梼杌人格化為惡人,用以警示後人。

  3. 兇木說
    部分學者從字形出發,認為“梼杌”本義與木相關。《說文解字》釋“梼”為斷木,“杌”為樹樁,合指“砍伐後的殘木”,引申為“記惡之戒”。王筠等學者主張此說,認為楚史以“梼杌”為名,意在通過記錄惡行以警示後世。

  4. 夏鲧說
    部分注疏将梼杌與夏鲧(禹之父)關聯。如杜預、韋昭等認為梼杌即鲧,因其治水失敗被貶為兇惡象征。但此說存在争議,與其他文獻記載的鲧形象不完全吻合。

二、其他争議性解釋

三、作為史書名稱的特殊含義

孟子提及楚國史書名為《梼杌》,與魯《春秋》、晉《乘》并列。學者推測其命名可能與“記惡為戒”或“斷木記事”相關,但具體緣由尚無定論。與兇獸、兇人等解釋不同,此用法更強調史書的客觀記錄功能。

“檮杌”的多元含義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神話、曆史、訓誡的融合。主流觀點傾向于将其視為兇獸或惡人,但作為史書名稱時,需結合楚國文化背景另作考量。不同解釋的争議性也體現了文獻考據的複雜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檮杌》是個古老的漢字,它的意思是櫥櫃、儲物櫃。它由木(木部首)和菓(果部首)組成。筆畫數目是10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在繁體字中,《檮杌》的寫法保留了古代的風格和特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可能會以不同于現代的形式呈現。一個例句可以是:“我把書籍收藏在檮杌裡面。”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進行選擇和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