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茂密;茂密之處,借指栖息之所。《南史·王藻傳》:“伏願天慈照察,特賜蠲停,使燕雀微群,得保叢蔚,蠢物憐生,自己彌篤。”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李東陽》:“至於西涯,則今之積水潭無疑。潭即水關,在諸河極西,林木叢蔚,水石清幽。”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起源與發展》:“岩高三十丈,林木叢蔚。”
(2).形容豐富多采。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於是 李 杜 歌行, 元 白 唱和,序事叢蔚,萬物雄偉,小者十餘韻,大者百餘,皆用賦為詩, 漢 人所未有。”
“叢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形容草木茂密或指栖息之所
該義項強調自然環境的繁盛狀态,常見于古典文獻。例如:
形容事物豐富多彩
多用于文學創作領域,如姚華在《論文後編》中評價李杜、元白的詩歌“序事叢蔚,萬物雄偉”,體現内容的豐沛與文采的華美。
“蔚”的讀音與含義
“蔚”為多音字,在“叢蔚”中通常讀wèi,表示草木茂盛或文采華美(如“蔚然成風”“雲蒸霞蔚”)。若讀yù,則多用于地名(如河北蔚縣)。
作為人名的寓意
當“叢蔚”用于名字時,常結合兩字的象征意義:“叢”寓意團結、聚集,“蔚”則象征才華與生命力,整體寄予博學、顯赫等美好期許。
“叢蔚”既可描繪自然景觀的繁茂,也可形容人文創作的豐富性,兼具寫實與文學色彩。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尤其在姓名中需注意“蔚”的讀音差異。
叢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花草叢生、豐茂茂盛的樣子。
叢蔚的部首是艹(草字頭部首),共有17個筆畫。
叢蔚來源于古代漢字,繁體字為叢蔚。
古時候,叢蔚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叢字的舊字形為:「從」或者「叢」,而蔚字的舊字形為:「薳」。
1. 春天來了,花園裡的花朵叢蔚盛開。
2. 山間的叢林蓬勃蔚茂,給人一種綠意盎然的感覺。
叢雨、叢林、叢生、叢綠、繁蔚、繁茂
茂盛、蓬勃、繁茂、繁盛、繁榮
凋敝、稀疏、蕭條、荒蕪、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