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市的意思、内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市的解釋

明 代出售宮中人多餘舊物的集市。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畿輔·内市日期》:“内市在禁城之左,過光祿寺入内門,自禦馬監以至 西海子 一帶皆是。每月初四、十四、廿四三日,俱設場貿易。聞之内使雲:此三日例令内中賤役輦糞穢出宮棄之,以至各門俱啟,因之陳列器物,借以博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初四、十四、二十四等日,則於東皇城之北有集,謂之内市,多是内人赢餘之物,不及廟中之多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市是漢語曆史詞彙,特指明代在皇城禁地内設立的定期集市,具有特定的時空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内市指明代宮廷内部設立的定期市場,是專為皇室、宦官及特定官員服務的交易場所。該詞由“内”(指宮禁之内)與“市”(集市)複合而成,凸顯其空間特殊性和功能屬性。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1. 設立時間與地點

    内市始于明代永樂年間,每月初四在紫禁城東華門附近開市,後遷至玄武門外(今景山公園一帶)。

  2. 參與人群

    主要服務于宦官、宮女、皇室成員及少數獲準進入的官員,民間百姓禁止參與。

  3. 交易内容

    以宮廷奢侈品為主,如瓷器、絲綢、珠寶,兼有古玩字畫及日用物品,部分商品來自抄沒官員的家産。

三、文化與社會意義

四、與其他“市”的辨析

五、文獻佐證

《明宮史·内市》載:“每月初四,置市于玄武門外,陳設器物珍玩,内官交易之。”印證其時空範圍及參與主體。

附:字形演變

“市”字甲骨文作“”,從“兮”(表喧鬧)從“丂”(表邊界),本義為集中交易的場所,後引申為行政單位(如“城市”)。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125-1),“内市”詞條釋義及曆史用例。
  2. 《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ISBN 978-7-101-15800-3),明代宮廷制度章節。
  3. 《明宮史》(點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三“内市”條。

示例:明代宦官常于内市采辦海外琉璃器,其價昂于外市數倍。(據《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四)

網絡擴展解釋

“内市”是明代特有的宮廷集市,主要用于處理宮中多餘或廢棄物品的交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内市是明代在皇城内部設立的周期性集市,專門出售宮中人員(如宦官、宮女)積攢的舊物或剩餘物資。其名稱中的“内”指代宮廷内部,“市”即交易場所。

  2. 運營規則

    • 時間:每月初四、十四、廿四開放三天。
    • 地點:位于禁城左側,從光祿寺内門延伸至禦馬監、西海子一帶。
    • 參與者:主要由宮中雜役、内使管理,交易對象包括官員、百姓等。
  3. 設立背景
    據明代文獻記載,内市最初是為清理宮中穢物而設。因開放宮門運出垃圾時順帶允許民間交易,逐漸形成固定集市。

  4. 交易物品
    以宮廷舊物為主,可能包含服飾、器皿等日常用品,也可能流通部分宮廷流出的珍稀物品。

注:部分現代資料将“内市”引申為“國内市場”的經濟術語,但根據曆史文獻,其原始含義特指明代宮廷集市。

别人正在浏覽...

百孫院擺樣八陣圖材薄質衰朝英撐場面秤鈎點的跌腳搥胸怼險封賞風聞附火格谟更令明號故薮圜轉毀碎家缽轇葛嘉音胫毛衿棍靖言庸違金雞障禁口痢雞皮栗子九尾絶走鋸匠曠若發蒙老生子羸薾類申諒暗茂美奈良時代昵辭瞥地搴旗斬将起碼跂想圈閱熔焊上女上姓生衍數據流計算機姝顔索笑探借潬潬天癸通妥通顯無丁字兀硉小菜一碟嚣俗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