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衡的意思、下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衡的解釋

即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儀式,以手至地而頭加手上。《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拜者必跪。拜手,頭至手也,不至地,故曰平衡。稽首亦頭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顙則頭觸地,故直曰至地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衡"是一個相對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要結合古代文獻和工具書進行解讀。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注疏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下衡"指古代車馬結構中位于車轅前端、位置較低的橫木。其作用是與車轭(套在牛馬頸上的曲木)相連,固定車轅與轭的位置,是車體結構的關鍵部件。

文獻依據:

《周禮·考工記·輈人》記載:"轸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上綱下綱,上衡下衡。" 東漢鄭玄注:"衡,轭也。上衡,謂轅端橫木,駕馬領者;下衡,則轭下橫木,縛轭者。" (《周禮注疏·卷三十九》)


二、詞義辨析

  1. 與"上衡"的區别:

    • 上衡:位于車轅前端上方,直接架于馬頸之上(即車轭本體)。
    • 下衡:位于車轭下方,用于連接車轭與車轅的橫木,起加固作用。

      唐代賈公彥疏:"上衡是輿前轅端橫木,下衡則轭下橫木。上衡高,下衡低,故分上下。"

  2. "衡"的引申義:

    "衡"本義為綁在牛角上防止頂人的橫木,後泛指橫向構件(如秤杆、車轅橫木)。"下衡"之"衡"取車轅橫木義,屬古代車輛專名。


三、現代應用與考據

現代漢語中,"下衡"一詞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考古領域。例如: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戴震《考工記圖》,收錄于《戴震全集》,清華大學出版社整理本。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衡"字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下衡”是古代禮儀中的一種跪拜儀式,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下衡”即“稽首”,屬于古代跪拜禮的一種,行禮時需雙手觸地,并将額頭輕觸手背以示敬意。該詞最早見于《荀子·大略》,與“平衡”(普通跪拜)、“稽颡”(叩頭至地)共同構成古代禮儀的三種形式。

2.動作分解

3.文獻出處

《荀子·大略》記載:“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清代學者郝懿行在《荀子集解》中進一步注解:“稽首亦頭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

4.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跪拜儀式的專稱,現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相關禮儀對比,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寶刀辨決兵無常勢逋讁觸綸辍津當世蕩主旦月斷制風木之思分茅胙土幹烈高談大論各有千秋歸天紅淚後言懷戀黃零草積聚寖息擊掊客家人曠懷跨下曆寵劣點籠媒律貫梅華名标青史能書旁孚漂淪剽傷平決前靈牽牛下井攘攘垓垓日來月往宂擾絨繡晌睡山君受經豎箜篌司冊素材探撿腿腕子王長忘象得意宛氣烏拉爾山脈蠁曶虓怒笑窩下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