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險難治的病症。證,通“ 症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小兒瘡痘》:“其孫方三歲,發熱七日,瘡出而倒,靨色黑,脣口冰冷,危證也。”
“危證”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成語含義(預示危險的迹象)
由“危險”和“證據”組成,表示預示災禍或不良趨勢的征兆。例如在文學或日常交流中,可形容某種現象暗示未來可能出現危機。
醫學含義(危重病症)
指危險且難以治愈的疾病,其中“證”通“症”。例如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其孫方三歲……危證也”,描述小兒瘡痘病情危急。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部分古籍中“危證”也包含“高聳”“端正”等引申義(如危樓、正襟危坐),但現代已較少使用這類含義。
危證(wēi zhè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危”和“證”兩個字組成。
部首拆分:
“危”字的部首是“卩”,音“qiè”,表示危險、不安全。
“證”字的部首是“讠”,音“zhèng”,表示證明、證據。
字形來源:
“危”的字形來源于象形,形狀像是山崩地裂的樣子,古人認為山崩地裂是一種危險的現象。
“證”的字形是個會意和聲旁字,左邊的部分是“讠”,表示語言說話的意思,與右邊的“正”結合在一起,表示證實、明白。
繁體字:
《危證》的繁體字為「危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如今也有所不同。以“危證”為例,古代寫法為“危證”,其中的一些筆畫形狀與現代寫法會有略微差異。
例句:
1. 他提供了充足的危證來支持他的觀點。
2. 這份報告是在充分的危證基礎上編寫的。
組詞:
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危險、危機、證明、證據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有:證實、證明、肯定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有:安全、穩定、否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