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斥驅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又恐女郎驚覺,必遭訶逐,遂潛伏繡褶之側。”
“诃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ē zhú,其核心含義為呵斥驅逐,指通過嚴厲的言語斥責并驅趕對方。以下是詳細解析:
結構拆分
綜合釋義
結合兩字,表示通過嚴厲的言辭斥責并驅逐對方,常見于描述因冒犯或違規行為引發的強烈反應。
文學例證: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中記載:“又恐女郎驚覺,必遭訶逐,遂潛伏繡褶之側。”
此例中,“诃逐”生動刻畫了因擔心被斥責驅逐而隱藏的情境。
語境特點:
多用于書面或古典文學,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描述權威者對冒犯者的嚴厲處置。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典用例,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诃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嘲笑、譏諷、嘲弄。
《诃逐》的部首是言(yan2),共有12個筆畫。
《诃逐》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史記·五帝本紀》:“馮诩乃遣使因楚關殺梁王,猶以壽春告,且诃逐之。”
在繁體字中,「诃逐」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變化,但《诃逐》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寫法變化不大。
1. 他嘲笑朋友的外表,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2. 她不斷地譏諷他的工作能力,讓他很受傷。
1. 诃異:嘲笑他人的不同之處。
2. 逐鹿:形容激烈争鬥,争奪權力。
3. 識逐:嘲弄、譏諷他人的無知。
4. 诃斥:指責、斥責他人。
1. 嘲笑:對别人的言行或行為嘲弄。
2. 譏諷:以嘲笑、譏笑的口吻諷刺他人。
3. 嘲弄:用言辭或行為羞辱或戲弄他人。
1. 贊美:稱贊、贊頌他人。
2. 謙遜:謙虛、謙卑地對待他人。
3. 鼓勵:激勵、鼓舞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