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胥的意思、包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胥的解釋

即 申包胥 , 春秋 時 楚國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吳國 用 伍子胥 計攻破 楚國 ,他到 秦國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終于使 秦國 發兵救 楚 。《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若子之言,則 包胥 宜緻命於 伍員 ,不當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之二:“精衛有冤填潮海, 包胥 無淚哭 秦 庭。” 清 蔣士铨 《桂枝霜·完忠》:“始而學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稱帝。” 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題敬賦》詩:“擊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師獨灑 包胥 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包胥”即指申包胥,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以忠義著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曆史背景與身份

申包胥是楚國大夫,生活在春秋時期。公元前506年,吳國采用伍子胥的計策攻破楚國都城,楚國瀕臨滅亡。申包胥作為忠臣,主動前往秦國求援。

2.“秦庭之哭”的典故

3.詞義延伸

“包胥”一詞在後世文學中多用于代指忠義之士或絕境求援的行為。例如《三國志》提到“包胥緻命于伍員”,強調其忠義精神。

4.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定公四年》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包胥》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位資政奇才,他以忠誠聰明而著稱。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包括在團體中并具有很高地位的人物;另一種是泛指有智慧、聰明才智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包胥》的部首是“勹”(勹為右且封口),總計有11個筆畫。 來源:《包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傳說和文學作品,主要來源于古代的戰國時期。據說包胥是越國人,他為了複仇奪取了吳國的權力,并在吳國做出了許多貢獻,被封為“澤鄉令”(地方官職)。他智勇過人,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被後世傳為美談。 繁體:《包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包胥”。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包胥》一詞的基本形狀并未變化,仍然是“包胥”。 例句:1. 他是聰明絕頂的包胥,在團隊中起着重要的領導作用。 2. 包胥的智謀使得他成功地解決了許多困難。 組詞: 包胥的組詞主要是由其他字和詞組成的,例如:包容、胥望、包團等。 近義詞:聰明、智者、機智、明智等。 反義詞:愚笨、無知、遲鈍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