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改的意思、校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改的解釋

[alteration;read and correct proofs] 在校樣上标出與手稿或上次清樣不一緻的地方

詳細解釋

校對改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顧澗薲校刻宋本<爾雅>》:“ 澗翁 續得 宋 刊祖本,校改若幹字,旋以闆片贈其門人 程禀初 。” 魯迅 《熱風·望勿“糾正”》:“你也标點,我也标點,你也作序,我也作序,他也校改,這也校改,又不肯好好的做,結果隻是糟蹋了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校改"是漢語中常見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字源上,"校"指核對查證,《說文解字》釋為"木囚也",引申為校正;"改"從攴從己,會意手持工具修正錯誤。在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特指通過系統化核查對文本進行修正的行為過程。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校改"定義為:"校對并改正文字中的錯誤",強調其作為專業編輯流程中的重要環節。該過程通常包含三個階段:初校比對原稿、二校處理排版偏差、終校複核整體質量,此流程規範見于國家新聞出版署頒布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

從應用範疇分析,該術語主要適用于三大領域:古籍整理時修複傳抄訛誤(如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改工程)、學術著作出版前的專業審校(參照《清華大學學報》編校規範)、法律文書形成中的嚴謹複核(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明确要求)。北京大學《文獻學概要》特别指出,校改工作需遵循"存真複原"原則,避免主觀臆斷。

在技術規範層面,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編輯常用标準彙編》規定,校改須使用标準校對符號,修改處需标注色筆并籤署校對人姓名。值得注意的是,該行為與"篡改"存在本質區别,後者指非法改動且不含校對屬性,這一法律界定見于《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網絡擴展解釋

“校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o gǎi(注音:ㄐㄧㄠˋ ㄍㄞˇ),其核心含義是校對并修正錯誤,尤其指在文稿、書籍或印刷校樣中标注與原始手稿或前次清樣不一緻的内容。

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構成
    “校改”為并列式合成詞,由“校”(校對)和“改”(修改)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比對發現差異并修正的過程。

  2.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出版、學術研究等領域,例如:

    • 校對書籍時标注排版錯誤或内容偏差(如提到的“校樣與手稿不一緻”);
    • 修訂古籍時對照不同版本修正文字(如清代葉廷琯校改宋本《爾雅》的案例)。
  3. 注意事項
    需以嚴謹态度操作,避免隨意改動導緻内容失真。魯迅曾批評不負責任的校改行為“糟蹋了書”。

  4. 例句參考

    • “我的文稿正在校改。”
    • “校改書籍要謹慎嚴肅,不可敷衍。”

補充說明:

需注意“校改”與“校訂”“校對”的區别:前者側重修正錯誤,後者更強調核對與整理。此外,部分網頁(如)提及“學校改造”的用法,屬于同形異義詞,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隘跼唵嗒保固保奬保衛延安兵籌弊躧不自量粲如揣合椎埋屠狗寸楷淡不剌鄂申遏雲社肥逸逢衣富鈎骨鼻過路財神橫蒸後舉麾軍惠郵講論畿輔敬恭精窮臼窠開卷誇說淚暈臉巴子留美路見不平,拔刀相救滅化謬職目見耳聞披缁削發奇齡清秩秦皇球僮人取我與絨球三立山龜睒睗十色刷淤寺曹天庫衛幕為時五排烏蘇裡江詳覽銷價消匿邪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