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盡戰事。《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晉 王珣 《孝武帝哀策》:“武曰止戈,戎不極役。”
“極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由“極”(極度、極限)和“役”(勞役、工作)組成,表示極其辛苦的工作,或形容人非常努力、勤奮的狀态。
例如:“他為了完成項目日夜加班,堪稱極役。”
在晉代王珣《孝武帝哀策》中,“極役”意為極盡戰事,原文為:“武曰止戈,戎不極役。”此處指軍事行動達到極限。這類用法多見于古文,現代較少使用。
《極役》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指盡力做事或全力以赴的行動。它表達了不留餘力、毫不保留地付出努力的含義。
《極役》是一個複合詞,包含兩個部首:林(木)和彳(行走),分别代表樹木和行走的意義。共有12個筆畫。
《極役》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尚書》,其中提到極役者“曰虞曲陽,帝纣之伐戎也”。這句話诠釋了極役在古代社會中的意義,即無論戰争還是其他任務,必須付出最大的努力。
繁體字《極役》的意思和拼寫同《極役》完全相同。
古代的《極役》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字的外形和紙上書寫方式上。然而,詞語的意義始終保持一緻。
1. 他在工作中總是極役,從不放棄,因此得到了成功的報酬。
2. 為了保護家人,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極役,不計後果。
1. 極力役使:盡全力去使某人做某事。
2. 竭盡全力:用盡所有的力量和資源。
努力、全力以赴
懶散、消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