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後裔;遠裔。 三國 魏 曹丕 《述征賦》:“遵往初之舊迹,順歸風以長邁。鎮 江 漢 之遺民,靜南畿之遐裔。”
(2).遠方;邊遠之地。《三國志·魏志·管甯傳》:“司徒 華歆 舉 寧 應選,公車特徵,振翼遐裔,翻然來翔。” 晉 張華 《鹪鹩賦》:“鵾鷄竄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詩:“太微廓金鏡,端拱清遐裔。” 王琦 注:“遐裔,遠方也。” 明 方孝孺 《壽善堂記》:“窮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稱詔旨,當厚恩。”
“遐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後代子孫,尤其強調血脈延續中較為疏遠的支系。例如:
指地理上遙遠或偏僻的地區。例如: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兼具血緣與地理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晉代張華《鹪鹩賦》用“孔翠生乎遐裔”形容珍禽生于偏遠之地,而明代方孝孺的《壽善堂記》則以“窮山遐裔”代指荒遠區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或具體古籍引文。
《遐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拆分《遐裔》的部首分别是辶和衣,部首“辶”表示與行走、旅行相關的事物,部首“衣”表示與衣服或身體有關的事物。《遐裔》總共有11個筆畫。
《遐裔》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獻。它指的是子孫後代離散或遷徙到遙遠地方生活、工作或定居的情況。
《遐裔》的繁體字為「遐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遐裔」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寫法。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書法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遐裔」的例句:
1. 他是我們家族中的遐裔,已經在海外生活了幾代。
2. 這個移民社區是由遐裔後代建立的。
3. 我們尋根溯源,了解自己的遐裔曆史。
與「遐裔」相關的組詞有:
1. 遐遠:表示遙遠的距離。
2. 裔孫:指後代子孫。
3. 遐想:表示遠離陳舊思維的想象。
與「遐裔」近義的詞語有:
1. 遺脈:強調子孫後代血脈相傳。
2. 後裔:指家族或血統的追隨者。
3. 子嗣:指後代的嗣子。
與「遐裔」反義的詞語有:
1. 家族:表示家庭血統相繼的後代。
2. 世襲:表示權力或財富世代相傳的情況。
3. 臣民:指服從統治者的人。
有關「遐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信息已經提供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