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常習故的意思、蹈常習故的詳細解釋
蹈常習故的解釋
謂按照老規矩和老辦法辦事。 宋 蘇轼 《伊尹論》:“後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惴惴焉懼不免於天下。” 明 歸有光 《<尚書>叙錄》:“學者蹈常習故,漫不復有所尋省。”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二:“而舊有的文學則蹈常習故,始終不脫古人的窠臼。”亦作“ 蹈常襲故 ”、“ 蹈故習常 ”。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尚書>叙錄》:“學者蹈常襲故,漫不復有所尋者。” 清 黃宗羲 《<張心友詩>序》:“即 唐 之時,亦非無蹈常襲故充其膚廓而神理篾如者,故當辯其真與僞耳。”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豈可蹈故習常,依違容忍?”
詞語分解
- 蹈的解釋 蹈 ǎ 踐踏,踩:蹈襲(走别人走過的老路,沿用前人舊例)。蹈節(信守節操)。蹈海(跳到海裡 * )。赴湯蹈火。循規蹈矩。 跳動:舞蹈。手舞足蹈。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習故的解釋 .指親近的人和故舊。《韓非子·孤憤》:“凡當塗者之於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 陳奇猷 集釋:“習故,謂近習故舊也。”《呂氏春秋·求人》:“故賢主之於賢者也,物莫之妨,戚愛習故,不以害之,故賢者
網絡擴展解釋
“蹈常習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ǎo cháng xí gù,其核心含義是遵循舊有的慣例或方法行事,缺乏創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
- 蹈:遵循、沿襲;
- 常:常規、舊例;
- 習:因襲、習慣;
- 故:成例、老辦法。
- 整體含義:形容固守傳統模式,不願突破或嘗試新事物。
二、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
- 最早出自宋代蘇轼的《伊尹論》:“後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惴惴焉懼不免于天下。”
- 後世如明代歸有光、現代學者郭紹虞等均沿用此詞,強調守舊心态的局限性。
- 語法功能:
- 作謂語、賓語、定語,多含貶義。
- 例句:
“舊有的文學則蹈常習故,始終不脫古人的窠臼。”(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現代啟示
該成語常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在思想、方法上的保守性。例如:
- 企業管理中若“蹈常習故”,可能導緻效率低下;
- 學術研究若缺乏創新,易陷入重複性工作。
五、擴展學習
- 關聯成語:蕭規曹隨、故步自封。
- 應用場景:適合描述文化、制度、技術等領域中拒絕變革的現象。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中國文學批評史》或蘇轼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蹈常習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按照慣例行事,墨守成規。它的拆分部首是「足」和「故」,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蹈常習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确認。以下是一個例句:他一直蹈常習故地做事,缺乏創新和變化。關于組詞,與「蹈常習故」相關的詞語有「墨守成規」和「死闆故事」等。近義詞可以是「固守成見」或「拘泥舊習」,反義詞可以是「大膽創新」或「開拓進取」。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