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樹的第二層皮。白色。為造皮紙的上等原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紙料》:“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造皮紙》:“ 永嘉 蠲糨紙亦桑穰造。”《明史·蔣德璟傳》:“ 德璟 言:‘百姓雖愚,誰肯以一金買一紙。’帝不聽。又因局官言,責取桑穰二百萬斤於畿輔、 山東 、 河南 、 浙江 。”
“桑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桑穣指桑樹的第二層皮(即韌皮部),呈白色,是古代制造皮紙的重要原料。該詞在《天工開物》等古籍中均有記載。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紙料》中明确提到:“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
如需進一步了解桑樹的其他用途或造紙工藝細節,可參考《天工開物》原文或植物學相關文獻。
桑穣是一個成語,意指蠶和麥子。這個詞表示蠶和麥子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容大豐收或者生産興旺的景象。
桑穣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禾,分别代表木頭和稻谷。它的總體筆畫數為11畫。
桑穣最早出現在《周易·乾》篇中的注解中。在古代,桑和麥都是重要的農作物,因為桑樹是蠶食的食物,麥子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當蠶和麥子都茁壯成長時,就暗示着農業生産興旺。
桑穣的繁體寫法是 桑穰。
古代在桑穣這個成語中,穠字有時會寫作禀(bǐng)字。但現代通常使用穣字。
今年農作物大豐收,桑穣實現了。
桑田:形容農田;桑果:指桑樹的果實。
碩果累累、收獲頗豐。
一無所獲、一窮二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