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縧索的意思、縧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縧索的解釋

用作裝飾的絲帶絲繩之類。 唐 顧況 《李供奉彈箜篌歌》:“國府樂手彈箜篌,赤黃絛索金鎝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縧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āo suǒ,主要用于描述裝飾性的絲質帶子或絲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
    指用作裝飾的絲帶、絲繩類物品,常見于衣物、器物或樂器的點綴。

    • 例如唐代顧況《李供奉彈箜篌歌》中提到的“赤黃縧索金鎝頭”,即用彩色絲繩裝飾箜篌。
  2. 單字解析

    • 縧(tāo):用絲線編織的扁平帶子或花邊,多用于衣物邊緣裝飾。
    • 索(suǒ):原指大繩或鍊子,此處引申為絲繩,強調其裝飾功能。

用法與語境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 或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縧索

縧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種意思。它可以指代粗細纏繞的繩索或束縛人的紅繩;也可以表示長而細的線條,如畫線或文字的線條等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縧索的部首是繩(繩字旁),由四劃組成,拆分筆畫為十一畫,分别是“纟”(三畫)、“田”(四畫)、“蔔”(二畫)、“蔔”(二畫)。總共形成了十一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縧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繩結文化。繩結是一種将繩子編織成不同形狀以傳遞特殊含義的技藝。繩結在古代中國常被用作編織禮物或作為祈福的象征。而繩結後來也被用來表示人際關系、紅線緣分等意義。繁體字中的“縧”與簡體字“縧”含義相同,但書寫形式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縧索的寫法稍有不同。古人們将縧字寫作“絛”,借用了絲字旁作為部首。後來演變為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用一條縧索将救生圈綁在了岸邊的樹上。

2. 這幅畫上的縧索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

組詞

縧索可以與其他字搭配組成不同的詞語,如:紅縧、縧帶、縧花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繩索、纜繩、繩子

反義詞:解綁、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