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莩載道的意思、餓莩載道的詳細解釋
餓莩載道的解釋
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同“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詞語分解
- 餓莩的解釋 見“ 餓殍 ”。
- 載道的解釋 .表達一定的思想、道理。 宋 周敦頤 《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 明 宋濂 《文原》:“世之論文者有二:曰載道,曰紀事。”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祇受失言之愆,緻毀載道之器。”.滿路。
專業解析
"餓莩載道"(è piǎo zài dào)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道路上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災荒嚴重或戰亂時期百姓大量死于饑馑的悲慘景象。
- 餓莩:"莩"通"殍",指餓死的人。《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餓莩"即"餓殍",意為餓死者的屍體。
- 載道:布滿道路。"載"為滿、充滿之意,"道"指道路。
二、語源與典故
該成語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孟子以"野有餓莩"批判統治者不顧百姓生死,後衍生為"餓莩載道",強調饑荒的普遍性與嚴重性。
三、結構分析
-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餓莩"為主語,"載道"為謂語,通過誇張手法突出災情範圍之廣。
- 感情色彩:含強烈貶義,多用于揭露社會黑暗或批判統治失職。
四、引用實例
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奏明民力不堪,虧空難補,餓莩載途,盜賊蜂起等情。" 此處以"餓莩載途"(同"載道")描述民生凋敝之狀。
五、近義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餓殍遍野、哀鴻遍野、道殣相望
- 反義詞:五谷豐登、家給人足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 解析其引申義:"象征社會動蕩時期民生疾苦的典型場景。"
說明:因部分權威詞典無公開線上版本,此處未添加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正版電子數據庫(如知網、辭海雲)核實原始出處,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餓莩載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釋義:指道路上滿是餓死的人,形容饑荒或災禍極其嚴重,導緻大量民衆死亡的慘狀。其中“莩”(piǎo)通“殍”,意為餓死的人;“載道”指布滿道路。
出處與用法
- 來源:最早見于清代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也引用了此詞。
- 語法:主謂式結構,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描述極端悲慘的社會景象。例如:“饑荒年間,餓莩載道,觸目驚心。”
近義詞與異體字
- 異體寫法:
- 餓殍載道:“殍”與“莩”同義,現代更常用“餓殍載道”(見-10)。
- 近義成語:
- 餓殍滿道:意義完全相同,僅用詞差異。
- 哀鴻遍野:側重流離失所的災民,而非特指餓死者。
使用注意
- 語境: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帶有強烈貶義色彩,需謹慎使用于現實場景。
- 權威性:漢典()、古籍()及近代文獻()均收錄此詞,證實其規範性。
如需更多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天奇教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彪章補白本赪肩程門飛雪呈味遲聲從舅當世才度叨唠冬隙兜擊短上衣頓積翻瀾墳策風流韻事高香乖宜歸到駭人聞聽含酸懷給換毛葭萌矯诏街途鯨浪靜鐘錦袍仙拘檢駿猷抗聲枯犷闊陿龍骖爐炭馬上得天下美風妙教炮豚皮冠品味疲于供命岐出岐入啟化輕幰肉片入聲聖經市估衰绖松和邃曲肅森湯武甜俏外方绾結襄陽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