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的謀劃。 晉 左思 《魏都賦》:“碩畫精通,目無匪制。” 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莅止三月,以碩畫佐元侯平裔夷,降渠魁。”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韓琦》:“此果聖王不能霽威而虛受耶?抑亦實未有奇謀碩畫足以聳九重之聽乎?” 清 馮桂芬 《公啟曾協揆》:“執事遠猶碩畫,所見者大。”
碩畫(shuò hu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深遠宏大的謀劃或策略,常用于形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大計或重要決策。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字義溯源
“碩”本義為“頭大”,引申為“宏大、深遠”;“畫”通“劃”(劃),指“謀劃、籌劃”。合指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計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0頁)
權威定義
“遠大的謀劃。”
例證: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自古及今,帝王将相之碩畫宏規,一皆所以利民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0頁)
“宏偉的規劃。”
例證:明代張居正《答總督方金湖》:“此國家萬年碩畫,非公孰能成之?”
來源:《辭源》(第三冊,第2341頁)
語境特征
多用于政治、軍事、治國方略等重大領域,強調謀略的系統性與長期性。
例:
“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期的國之碩畫,貫通古今,連接中外。”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第1230頁)
近義辨析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482頁)
古代文獻
“飛曰:‘陛下銳意恢複,必先内修政事,此社稷碩畫也。’”
(譯文:嶽飛谏言治國需先修内政,此為根本大計。)
來源:《宋史》卷三百六十五
“漢高帝之碩畫,在收天下之心于寬仁。”
來源:《讀通鑒論·卷三》
現代應用
當代官方表述中,“碩畫”仍用于國家戰略層面,如政策文件、學術論述中對重大決策的定性描述。
例:
“南水北調工程乃水利建設之碩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來源:《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第二版,第1872頁)
權威工具書
研究文獻
周薦(2014)《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指出:“碩畫”屬文言遺存詞,現代使用需契合莊重語境,避免泛化。
來源:商務印書館,第892頁
結語
“碩畫”作為承載中華戰略智慧的曆史語彙,其價值在于凝練深謀遠慮、胸懷天下的精神内核。當代使用中,它既是文化傳承的符號,亦為重大決策的修辭載體,需在嚴謹語境中彰顯其權威性。
“碩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uò huà,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碩畫”指遠大的謀劃或宏偉的策略,常用于形容具有長遠眼光和卓越智慧的規劃。例如晉代左思《魏都賦》中提到的“碩畫精通,目無匪制”,即強調謀略的深遠與精妙。
部分資料(如)提到“碩畫”形容畫作精湛,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誤傳或特殊引申義,建議以“遠大謀劃”為核心理解。
若需更多古典用例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次述達臣打圈子德本典統鲽離鹣背頂名冒姓東觀鬥茶多邊形風車風輪扶疏福筭庚牌各取所長骨顫肉驚古典文學鲑菜歸去來子過鐵孤危寒缸含垢匿瑕化翼較少機窆景铄進序極是犒饋柯條空架子口頭交廉遜蠡測管窺列曹亂絲瑪瑙毛茶女牆偏摯臍風揉和善心沈婉蛇神牛鬼識者速報司素積藤球田田讬寄微露偉丈夫甕鼻頭五縣汙言夏官正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