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滿的意思、考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滿的解釋

舊時指官吏的考績期限已滿。一考或數考為一任,故考滿亦常為任滿。 宋 王溥 《唐會要·考上》:“ 開元 三年正月五日敕,内外官考滿,所司預補替人,名為守闕,特宜禁斷,縱後有闕,所由不得令上。”《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四載》:“ 楊釗 , 貴妃 之從祖兄也……從軍於 蜀 ,得 新都 尉;考滿,不能自歸。”《宋史·選舉志六》:“ 宋 初循舊制,文武常參官各以曹務閑劇為月限,考滿即遷。”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姚廣孝》:“及太孫就學,命設講席於 文華殿 之東,復令 廣孝 及翰林内閣諸臣侍焉。九年考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考滿

釋義

“考滿”是中國明清時期官吏考核制度的核心術語,指官員在任期内按年限、政績标準接受綜合評定,以決定其升遷、留任或降黜的考核流程。該制度以三年為初考,六年為再考,九年為通考,依據考核結果确定官員的獎懲。


制度背景與運作機制

  1. 考核周期與分級

    官員任職滿三年進行“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每次考核由吏部考功司主導,地方官則需提交《須知文冊》詳細列明任内政務,如賦稅征收、司法案件、民生治理等,作為評定依據。

  2. 評定标準與等第

    考核結果分“稱職”“平常”“不稱職”三等。例如:

    • 稱職:政績卓異者升職(如知府升按察使);
    • 平常:維持原職或平調;
    • 不稱職:降級或革職。

      清代進一步細化等第,增列“卓異”等級,用于褒獎最優者。

  3. 與“考察法”互補

    “考滿”側重任期内的常态績效,而“考察法”(如明代“京察”“大計”)則聚焦官員的過失貪腐。二者并行,構成“考滿察核”的雙軌體系(《明史·選舉志三》)。


曆史演變與文獻依據


現代研究與制度價值

當代學者指出,“考滿”是古代文官制度的理性化探索,其量化考核與周期性評估對現代公務員管理有借鑒意義。但後期因人情請托泛濫,導緻“考語皆虛文”的弊端(《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參考資料

  1. 中國曆史研究院. 《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中華書局, 2019. 鍊接
  2. 國家圖書館藏《明會典·卷十二·考功清吏司》. 鍊接
  3. 王亞南.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20. 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考滿”是中國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的術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具體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官吏任職期滿後,需接受政績考核的制度。考核結果決定其升遷或調任。明清時期,考核周期通常為三年,稱“一考”,多個考核周期構成完整任期。

  2. 考核标準與等級

    • 考核内容:結合地方政務繁簡程度,評定官吏在任期間的治理成效。
    • 等級劃分:分為“稱職”“平常”“不稱職”三等,直接影響職位調整。
  3. 曆史應用與文獻記載

    • 唐代已有類似制度,《唐會要》記載“内外官考滿”需提前安排接替者。
    • 明清時期制度化,如《警世通言》提到“三年考滿”後可調任,《聊齋志異》中也有官員“考滿入都”的案例。
  4. 與現代誤用的區别
    需注意:部分現代解釋(如“考試成績滿分”)屬于引申義,與曆史原意無關。該詞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官吏考核制度展開。

擴展建議
若需了解具體朝代考核細則,可參考《明會典》《唐六典》等典章制度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婺閉閣思過漕倉漕舫吃具嗤摘摧沮叨榮砥砺風節訂購杜工部集笃實飯格俘殺扶擁改土歸流剛甲光豔豔寒勢鴻災黃虀淡飯皇師忽突簡寫噍駡劫竊今兒近夷具體勞動連城珍列嶂靈俏莅任冒賄門闼撚眉貧嫠譜注情急龜茲伎辁绋三花臉森悚捎連書面四神素儉天壤懸隔鹈梁通勤駝騁土圍違變無窮大鹜外香穗饷宴小滿菥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