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綠而繁密貌。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二折:“遙望見緑茸茸莎茵芳草,翻滾滾雪浪銀濤。”《水浒傳》第十三回:“那緑茸茸芳草地上,八個馬蹄翻盞撤鈸相似,勃喇喇地風團兒也似般走。” 劉白羽 《長江三日》:“ 長江 兩岸,層層疊疊,無窮無盡的都是雄偉的山峰,蒼松翠竹緑茸茸的遮了一層繡幕。”
“緑茸茸”是一個中文形容詞,讀音為lǜ róng róng(現代漢語中“緑”通常寫作“綠”)。它主要用于描繪青綠或碧綠且密集、柔軟的自然景象,如草地、植物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顔色與質感
疊詞增強效果
文學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水浒傳》第十三回或元代戲曲《襄陽會》。
緑茸茸(lǜ róng r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緑”和“茸”。緑茸茸的意思是“綠油油的”的形容詞。
下面是緑茸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緑(lǜ):由“糹”(繩子)和“田”(田地)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
茸(róng):由“艹”(草字頭)和“乃”(牛)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緑茸茸一詞的來源來自于漢語中的形容詞,“緑”的意思是綠色,而“茸”的意思是細軟雜亂的毛發,表達了綠色植被茂密的意象,也形容了某物外觀綠油油的樣子。
“緑茸茸”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為“綠茸茸”。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沒有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緑茸茸的例句:
1. 看那片翠綠的稻田,真是緑茸茸的一片。
2. 遊客們欣賞着緑茸茸的森林景色,心情愉悅。
3. 山坡上長滿了緑茸茸的草,看起來非常美麗。
緑茸茸這個詞與綠油油、濃綠等詞彙具有相似的意思,是用來形容綠色充盈、細軟雜亂的外觀。
緑茸茸的反義詞可以是幹燥、脆枯等詞彙,用來形容沒有生氣、外觀黯淡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