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茸茸的意思、緑茸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茸茸的解釋

碧綠而繁密貌。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二折:“遙望見緑茸茸莎茵芳草,翻滾滾雪浪銀濤。”《水浒傳》第十三回:“那緑茸茸芳草地上,八個馬蹄翻盞撤鈸相似,勃喇喇地風團兒也似般走。” 劉白羽 《長江三日》:“ 長江 兩岸,層層疊疊,無窮無盡的都是雄偉的山峰,蒼松翠竹緑茸茸的遮了一層繡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緑茸茸”是漢語中形容事物呈現鮮嫩、細密綠色狀态的疊詞表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形容青綠而稠密”,常用于描繪植物或帶有絨毛的物體表面。從構詞角度分析,“緑”表示顔色屬性,“茸茸”作為疊音後綴,既強化了視覺上的密集感,又傳遞出觸覺上的柔軟質地。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有兩種典型用法:

  1. 自然景物描寫:如形容初春草地“緑茸茸的嫩芽鋪滿山坡”(《朱自清散文集》),突顯植物新生時的蓬勃生機
  2. 特殊質感表現:可用于描述苔藓、天鵝絨等帶有細密絨毛的物體,如《紅樓夢》中“緑茸茸的芭蕉葉映着茜紗窗”

該詞在《漢語疊音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中被歸入“視覺—觸覺通感類疊詞”,其權威釋義可參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現代漢語常用詞表》。作為曆時性詞彙,“緑茸茸”最早見于唐宋詩詞,明代《字彙》注為:“茸,草生貌,引申細軟密布”。

網絡擴展解釋

“緑茸茸”是一個中文形容詞,讀音為lǜ róng róng(現代漢語中“緑”通常寫作“綠”)。它主要用于描繪青綠或碧綠且密集、柔軟的自然景象,如草地、植物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顔色與質感

    • 表示顔色青綠或碧綠,且帶有細密、柔軟的質感,常用于形容茂盛的草地、苔藓或植物表面。例如:“綠茸茸的草坪”“綠茸茸的苔藓”。
  2. 疊詞增強效果

    • “茸茸”為疊詞,強化了“密集、蓬松”的視覺與觸覺感受,類似“毛茸茸”,但專指綠色植物的狀态。
  3. 文學意象

    • 在古典文學中,常用來營造生機勃勃的自然畫面。例如《水浒傳》描述:“那綠茸茸芳草地上,八個馬蹄翻盞撒钹相似”;元代戲曲《襄陽會》也有“遙望見綠茸茸莎茵芳草”的描寫。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水浒傳》第十三回或元代戲曲《襄陽會》。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合敗壞冰棒避諠材知草碼冊禮嘲難赤誦子觸事丹液大問得魚忘筌砥節仿行勾三搭四歡度歡奮賈盜江灘揀口兒兼路角刃羁步借箸盡家劇令峻健居歆嵁絕狂易麗木謀迹摹習内骨子煗氣奴輩女皇賠樁噗碌碌乾漠千念器貢青天霹靂權行區區冗冗日來入彀身廢名裂束裹黍醴肅謝宿豬提醒銅山金穴無如奈何香殿祥金鄉鄰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