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作装饰的丝带丝绳之类。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絛索金鎝头。”
"绦索"为汉语中较少使用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学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绦"字本指丝织的带子,《说文解字》释为"帛赤黄色也",后引申为以丝编织的细带;"索"在《尔雅》中解作"绳之别名",特指粗大结实的绳索。二字结合构成偏正结构,"绦索"即指以丝、麻等材质编织的束带类器物,常见于古代服饰、建筑装饰等领域。
二、引申义项 在《水浒传》第三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有"解下绦索,把直裰带子都挦断了"的描写,此处"绦索"特指僧袍的丝质束腰带。明代《天工开物》记载船舶制造时提及"以绦索缚桅",则指兼具柔韧性与承重力的丝麻混编缆绳。
三、文学意象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常承载象征意义,如《红楼梦》脂砚斋评本中"金螭璎珞绦索"的描写,既指具体饰品,又隐喻人物命运的牵系束缚。这种虚实相生的用法,使其成为传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象符号。
“绦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āo suǒ,主要用于描述装饰性的丝质带子或丝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
指用作装饰的丝带、丝绳类物品,常见于衣物、器物或乐器的点缀。
单字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 或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罢黜白腻班僚悲观厌世鼻头出火不悌参覈尺咫错节大渡河玳瑁鱼电眼洞然二许放纵不拘肥钝風起干鏚膏秣高翼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公相含辛忍苦红榜闳中肆外惑媚局子凯风寒泉之思亢池刳刀老马恋栈炼汞六畜不安陆居麦布梅梁朦狡蒙颂梦渚门史命俦啸侣被发左衽皤腹麒麟儿请春客齐气闪目搧小扇子蛇蚹生花式微收步私囊岁俸条苗外功文会卧虎藏龙险薄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