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中物的意思、池中物的詳細解釋
池中物的解釋
比喻蟄居無為的人。《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劉備 以梟雄之姿,而有 關羽 、 張飛 熊虎之将……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金 元好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之四:“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陳衍 《遼詩紀事·張元》:“ 張 有雪詩, 吳 詩獨不傳。觀此數聯,可想見其非池中物也。”
詞語分解
- 池的解釋 池 í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魚之殃(喻因牽連而受到的災禍。亦稱“池魚之禍”)。 湖:池鹽(從鹹水湖采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 像水池的:浴池。花池。樂(?)池。舞池。 護城河:城池。金
網絡擴展解釋
“池中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chí zhōng wù,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釋義
比喻受環境限制無法施展才能的人,可指兩種情形:
- 暫時困頓的潛力者:如蛟龍暫居池塘,終将騰飛(典出周瑜對劉備的評價);
- 安于現狀的平庸者:指胸無大志、甘于蟄居的人。
二、典故出處
源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枭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将……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借此比喻劉備不甘屈居人下,後人多用此典表達對人才潛力的判斷。
三、文學引用
- 杜甫《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 元好問詩句:“蛟龍豈是池中物”,均以對比手法突出人物不凡。
四、使用場景
- 褒義:形容暫時受環境限制的能人(如“他絕非池中物,遲早會嶄露頭角”);
- 中性/貶義:指安于現狀、缺乏抱負者(如“甘為池中物”)。
擴展說明
該成語的意象核心是“池塘”與“廣闊天地”的對比,強調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制約性,常見于評價人物潛力或分析處境受限的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池中物
池中物是指位于池塘或水池中的物品或生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池”和“中物”。池字的部首是水,它是一個具有象形意義的漢字,表示水的形狀。它的筆畫數是四畫。中字的部首是丨,它代表中心的意思。中字的筆畫數是二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發展的過程。在漢字的發展中,人們根據字的意義和形狀進行了演變和創造。池中物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被用來描述池塘中的物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和使用。
在繁體字中,池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中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繁體字中的中字是用兩個短橫寫成,左邊的短橫比右邊的短橫長。繁體字上的中和簡體字上的中是相同的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别。尤其是池字,它的形狀在古代可能更加圖形化,并且筆畫的順序和結構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中字在古代的寫法相對穩定,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池中物層層疊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
池中物與其他漢字可以組成許多詞語,例如:水池、魚池、荷花池等等。這些詞語都以池中物為基礎,通過加入不同的修飾詞來表示不同的含義。
與池中物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池塘、水潭、湖泊等。這些詞語都用來形容水中的物體或生物。
而與池中物意思相反的詞語則可能是:水陸、陸地、草地等。這些詞語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離開了水域。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