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圍山的意思、鐵圍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圍山的解釋

(1).佛教語。佛教認為 南贍部洲 等四大部洲之外,有 鐵圍山 ,周匝如輪,故名。 前蜀 貫休 《還舉人歌行卷》詩:“厚於 鐵圍山 上鐵,薄於 雙成 仙體纈。”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司馬遷班固言出昆侖》:“佛書説有四天下……此四天下之外,乃有 大鐵圍山 、 小鐵圍山 圍焉,是謂一世界。”參閱《法苑珠林》卷四。

(2).地名。又稱 鐵城 。故城在今 廣西壯族自治區 東南 玉林市 南。《元一統志·湖廣·郁林州山川》:“ 鐵圍山 在 興業縣 南五裡…… 蔡絛 以坐父 京 累,貶 白州 ,嘗遊息於此,作《鐵圍山叢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圍山(梵文:Cakravāḍa-parvata),是佛教宇宙觀中的重要概念,指環繞一個小世界外圍的金屬山嶽屏障。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佛教典籍記載,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鐵圍山指佛教世界觀中圍繞“一世界”的環形金屬山脈。其名源于其質地堅硬如鐵,功能為隔絕并保護内部世界免受外部侵擾。在《長阿含經·世記經》中明确記載:“須彌山外有山,名曰鐵圍,周匝如輪。”


二、佛教宇宙觀的構成

  1. 位置與結構

    鐵圍山位于鹹海之外,環繞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一世界”(含四大部洲、日月諸天),形成閉合的環形屏障。據《俱舍論》卷十一描述,其高度為“四萬由旬”,由金剛石與鐵構成,堅不可摧。

  2. 功能象征

    作為宇宙邊界,鐵圍山象征“業力所困”與“無明束縛”。如《大智度論》所言:“鐵圍山表衆生堅固煩惱。”其隔絕作用隱喻輪回的封閉性,需借佛法智慧方能超越。


三、文化延伸與文學意象

  1. 地獄的邊界

    漢傳佛教文獻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将鐵圍山描述為地獄所在處:“其山黑邃,無日月光,大地獄在其中。”成為苦難與救贖的象征符號。

  2. 詩詞中的哲學隱喻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感悟人生》中以“鐵圍陷于癡愛城”喻指世俗執念,體現其思想對文人創作的影響。


四、現代釋義與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鐵圍山”除特指佛教概念外,亦引申為難以突破的困境或堅固屏障。例如:“科技封鎖如同現代鐵圍山,需以創新破局。”


權威參考文獻

  1. 《長阿含經》(卷十八·世記經),中華書局點校本.
  2. 世親《阿毗達磨俱舍論》,玄奘譯,大正藏第29冊.
  3. 鸠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冊.
  4. 《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藏第13冊.
  5.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十二,文學古籍刊行社.

網絡擴展解釋

鐵圍山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佛教宇宙觀中的地理概念

  1. 結構定位
    鐵圍山是佛教世界觀中圍繞須彌山的最外層屏障,由鐵構成,周匝如輪。根據經典描述,須彌山為中心,外圍有七重金山與八重鹹海,最外側的第八鹹海(堿海)被鐵圍山環繞,形成一個小世界。

  2. 空間尺度
    《立世阿毗昙論》記載,鐵圍山深入水下312.5由旬,水上高度相同,總周長約36億由旬,構成世界的物理邊界。

二、現實地理與曆史記載

  1. 廣西玉林地名
    鐵圍山又稱鐵城,故城位于今廣西玉林市南,宋代蔡絛貶居此地時曾著《鐵圍山叢談》,記錄嶺南風物。

三、佛教哲學與文學象征

  1. 心性隱喻
    鐵圍山被引申為“内心固執”的象征,如冰冷堅硬的鐵山困住修行者,需破除執念方能解脫。

  2. 文學意象
    唐代貫休詩句“厚於鐵圍山上鐵”以鐵圍山比喻堅固,清代陳毅詩中“四破鐵圍”則借指軍事包圍。


注:以上内容綜合佛教經典、曆史地理及文學解讀,完整文獻可參考漢典(-3)、佛學論著及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黯忖安靖鼇海八竿子打不着白相辨哥波駭曹衣出水常均沖風等待點鐵洞溢多財善賈風濕負俗之累幹革稿副和宜将歸操節肢動物極界金版涓縷軍銜制倨賢魁毅蠟屐棱縫麟牒霖雨遛達落地秤糜子谟猷南郭先生聘射溥溥搶快乳化三折肱三旨相公穑臣社會現象舍身飼虎師嚴道尊收污稅契銀四大部洲四德三從松糕湯面天行症候玩兒壞尾巴難藏無異五月飛霜鮮車怒馬下宿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