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嚴道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核心含義
本義指老師受到尊敬時,其傳授的知識、道理和技能才能被重視。後引申為“為師之道應具備尊貴性和莊嚴性”,強調教師在教育中的權威地位。
出處與原文
源自《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意為隻有嚴格要求的教師才能使學問被尊重,進而推動社會形成敬學之風。《荀子·緻士》中也有類似表述,提出教師需具備“尊嚴而憚”的特質。
常見誤傳與辨析
該成語常被誤寫為“師道尊嚴”。實際上,“師嚴道尊”更強調教師自身需嚴謹治學,從而赢得社會對教育的尊重,而非單純強調教師地位的崇高。
近義詞與延伸意義
近義詞為“尊師重道”。佛教典籍(如)也引用此概念,說明尊師與重道之間的内在聯繫:隻有尊重教師,才能體現真理的價值。
現代啟示
該成語至今仍被用于強調教師責任與教育倫理,提示教師需以嚴謹态度治學,社會則應通過尊師來維護教育尊嚴。
可通過漢典、古籍原文及教育類解析進一步查閱細節。
《師嚴道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待師長以及教育者要嚴肅尊重,尊崇敬重他們的教誨和道德規範。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帀”和“頁”,其中“帀”是左邊的部首,而“頁”是右邊的部首。根據部首的位置,可以找到它們所對應的偏旁部首。其中,“帀”所對應的偏旁部首是“巾”,而“頁”所對應的偏旁部首是“⻏”。
成語“師嚴道尊”的總筆畫數是10畫。其中,“師”字3畫,“嚴”字4畫,“道”字5畫,“尊”字8畫。
《師嚴道尊》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并流傳至今。它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師長的尊敬和崇拜。這個成語在中國教育中一直被視為重要的價值觀。
《師嚴道尊》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師嚴道尊」。在台灣和香港等地,繁體字版本仍然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些與現代不同的寫法。在古代寫法中,「嚴」字的寫法為「厳」,「尊」字的寫法為「尊」,「道」字的寫法為「首攵一」。
他對待老師始終師嚴道尊,從不敢有半點不敬之意。
師長、師傅、嚴肅、尊敬、道德、教育
尊師重道
蔑視師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