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穑臣的意思、穑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穑臣的解釋

古代稱管理農事的大臣。 晉 張華 《大司農箴》:“匱神乏祀,敗於戎丑,穡臣司農,敢告左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穑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出處

  1. 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張華的《大司農箴》:“匱神乏祀,敗於戎丑,穡臣司農,敢告左右。”
    (注:“司農”為古代官職名,主管農業稅收、倉儲等事務,穑臣可能為司農的屬官或别稱。)

  2. 字義解析:

    • 穑:本義為收割莊稼,引申為農事管理。
    • 臣:官吏或百姓對君主的自稱,此處指官員。

三、相關擴展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古代職官辭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穑臣

穑臣(sè chén),意思是聰明能幹的臣子,常用來形容有才智和技能的人。下面将詳細介紹穑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穑臣由穴部(穴是穑臣的部首)和人部組成,擁有10個筆畫。

來源

穑臣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冢宰·大司冢》中,用來形容能夠勤勉努力、有智慧才能的臣子。後來逐漸泛指具備才幹的人。

繁體

穑臣的繁體字為穡臣,和簡體字的字義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穑臣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穑”字的上部是“禾”,下部是“穴”,表示聰明伶俐;“臣”字的下部是“大”,表示為國家效力的人,且右側是“土”,表示該臣子才幹出衆而能夠為國家作出貢獻。

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穑臣,能夠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找到解決辦法。

2. 這個公司需要一批穑臣,來推動業務的發展。

組詞

穑才(才能出衆的人)、穑士(有智慧和德行的士人)。

近義詞

賢臣、智臣。

反義詞

愚臣、庸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