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均的意思、常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均的解釋

(1).指庸常之人。《晉書·文苑傳論》:“ 子安 幼标明敏,少蓄清思,懷天地之寥廓,賦辭人之所遺,特構新情,豈常均之所企!”《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夫有逸羣之才,必思沖天之據,蓋俗之量,則僨常均之下。” 胡三省 注:“常均,猶言平常也。”

(2).猶常法。《文選·任昉<為範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道被如仁,功參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 呂向 注:“言人有大功如 管仲 者,則宜在尋常均禁之外。”

平常曲調,一般聲韻。《文選·繁欽<與魏文帝箋>》:“聲悲舊笳,曲美常均。” 李善 注:“均者,亦律調五聲之均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庸常之人
    即普通、平凡的人。例如《晉書·文苑傳論》提到“豈常均之所企”,強調與卓越之人的對比。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進一步解釋:“常均,猶言平常也”。

  2. 猶常法
    指常規的法則或标準。如《文選·任昉<為範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中“本宜在常均之外”,呂向注解為“尋常均禁之外”,即超越普通規範。

二、其他補充

三、古籍用例

“常均”既可指普通人或常規法則,也可在特定語境中引申為音律标準,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均(cháng jūn)這個詞指的是事物的長期平均狀況。常均的拆分部首是“巾”和“一”,其中“巾”表示的是頭巾,而“一”則是數詞中的“一”。它的筆畫數為11劃。該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均”字,最早是用來泛指一切事物平均的狀态。在繁體字中,“常均”的寫法還是一樣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常均”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常均”的例句: 1. 他一直努力,常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2. 在商業競争中,常均是持續的發展才能保持競争力。 3. 如果想要保持健康,就要保持常均的鍛煉和飲食習慣。 一些與“常均”相關的詞彙包括: - 均勻(jūn yún):表示分布平均,沒有差異。 - 不均(bù jūn):與均勻相對,表示分布不平均,存在差異。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