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和的意思、同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和的解釋

(1).彼此和諧;相互協和。《禮記·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國語·齊語》:“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天子無東顧之憂,方伯有同和之美。”

(2).謂與……同樣和煦。形容仁愛。 唐 李商隱 《獻河東公啟》之一:“伏惟尚書春日同和,秋霜共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和諧一緻、融洽無間的狀态或性質。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

  1. 基本含義:和諧融洽

    • “同和”指不同事物或個體之間達到協調統一、和睦相處的狀态。它強調消除分歧、矛盾,實現内在或外在的和諧共鳴。
    • 例如:“民族同和”、“氣氛同和”。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同和”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和最核心的含義,廣泛收錄于各類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著作中,反映了語言使用的普遍共識。《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等權威工具書對此有明确界定。
  2. 引申含義:協調一緻

    • 由基本含義引申,“同和”可以表示事物之間相互協調、步調一緻。常用于描述關系、合作或整體氛圍。
    • 例如:“上下同和”、“政通人和”(此成語雖非直接使用“同和”,但體現了“和”與“同”的緊密關聯)。
    • 來源依據: 此引申義在古今文獻中均有體現,是“和諧融洽”含義的自然擴展。相關用法可在《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等大型曆時性詞典中找到例證。
  3. 古義(較少用):調味品“鹽”的别稱

    • 在古代文獻中,“同和”曾作為“鹽”的雅稱或别名出現。此用法源于鹽能使百味調和(“同”)且性質溫和(“和”)的特性。
    • 來源依據: 此古義主要見于古代類書或名物考釋著作。例如,宋代《事物紀原》(高承撰)等古籍中可能提及此類别名,但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用,僅具文獻研究價值。《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在收錄該詞條時,通常會列出此古義作為參考。

“同和”一詞的核心意義在于表達和諧、融洽、協調一緻的狀态或關系。它強調不同個體或元素之間消除對立、達成共鳴與統一。在現代漢語中,其基本義和引申義是主要用法,而作為“鹽”的别稱則屬于罕見古義。

網絡擴展解釋

“同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層次的含義,以下是綜合古籍、哲學及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和諧協作
    指群體内部同心協力、團結一緻的狀态。如《國語》中“行同和”描述衆人行動協調,現代常用于團隊或社會協作場景。

  2. 仁愛溫煦
    形容如陽光般和煦的品德,如李商隱《獻河東公啟》用“春日同和”比喻人的仁厚。


二、哲學内涵(“和”與“同”的辯證)

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強調:


三、古籍典例


四、其他用法

作為地名(如廣州同和),取“民衆安樂和睦”之意。


“同和”既可描述具體的人際協作,亦承載古代哲學對多元共生的思考,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側重。

别人正在浏覽...

安濟橋奧内白茆磻礴不看僧面看佛面財訾側聞禅句蟲沙村肐落搓擦當離打屏等耐動畫片堵截負非負囊臯鼬官紳歸過規蹤故套鶴文紅粟簡要勦絶佳期斤斤計較窭叟空砦剌麻兩邊倒靈符流诳羅曼蒂克棉子油鬧天宮排解前紀千語萬言衾服青瑤簡秦王破陣樂秋月趣數日來三至燒頭爐香守侯衰蹇推允無害吏相枕仙境嫌疑小聚下泉謝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