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秋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自然景象
指秋夜的月亮,常用來描繪清冷皎潔的月色,如晉代陶潛的詩句“叩栧新秋月,臨流别友生”()。這一意象在詩詞中常寄托思念、孤寂或高潔之情,例如杜甫的“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便以秋月渲染寂寥氛圍。
季節代指
可泛指秋季,如《魏書》中“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即用“秋月”指代秋天()。此外,農曆七月被稱為“秋月”,因它是秋季首月,此時瓜果成熟,荷花盛開()。
如需更詳細的詩詞賞析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解析類資料。
秋月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秋”和“月”。
秋字的拆分部首為禾,由11畫組成。禾字表示莊稼的類别,秋字則表示秋季,是一種季節的名稱。
月字的拆分部首為⺆,由4畫組成。月字表示月亮,是一種天體的名稱。
秋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秋”代表秋季,是中國四季之一。古代詩詞中常常描繪秋天的美景,而“月”則象征着月亮。秋月指的是秋季的月亮,這是古人用來寫秋季風景的一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秋月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秋字的漢字寫法并非如現代簡化字一樣以禾為偏旁,而是以禾字在上、火字在下的組合寫成。月字的古代寫法則是以⺣在左、月在右的組合。所以古代的秋字是禾火組合,月字是⺣月組合。
以下是一個關于秋月的例句:
秋月映照着靜谧的湖面,給人一種甯靜而優美的感覺。
一些和秋月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秋高氣爽、月光如銀、秋風送爽、月下老人、秋天、月色、月亮。
近義詞:秋夜、月夜。
反義詞:春月、夏月。
【别人正在浏覽】